明報新聞網海外版-明報加東版(多倫多) - Ming Pao Canada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 前往新版面 ]
 
主頁    要聞     加國新聞     地產新頁     中國     國際     港聞     經濟     體育     影視     副刊    工商專業    股市行情  
即時新聞網 ·  醫事網 ·  車網 ·  樂在明廚 ·  置業頻道 ·  FAN club ·  分類網 ·  特刊專區 ·  香港股市行情
   
 
圖片
「站起來」醫生羅尚尉(前左一)、何錦華(後左二)跟進傷者長達10年,上月底在成都重聚。(鄭海龍攝)
放大
 

其他新聞
遊泰報假案稱被搶 3港青被捕:圖呃保險
手機相機易丟失 或列「不保事項」
西九「天價天橋」改設計 造價削三成 擬申2.8億
WiFi通八成場地年內增網速
快隊輸入科技人才 首年限千人 一公司最多招100人 每3「外援」須補3「本地兵」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港聞
 外界盛情退 災民歷心理落差

【明報專訊】川震多名截肢傷者曾得到「明星」般對待,各方盛情邀請出席活動,例如「總理讓路的女孩」宋馨懿,受傷時僅3歲,多次獲時任總理溫家寶接見,如今外界的關注大不如前,跟進小宋成長的羅尚尉表示,地震對她的打擊除了失去父母,還有鎂光燈關注一下子消失,或對她造成心理落差,對人際關係表現得較反叛和不信任。

香港臨牀心理學家協會主席張依勵指出,災難過後,倖存者於不同時期會處於不同心理階段,起初獲得外界拯救和鼓勵時,他們會情緒高漲達「英勇期」,隨後的支援和支持、對他們作出的承諾,會令他們感到好有希望,達至「蜜月期」。但隨着事件淡化,承諾落空或兌現時與其想法有出入,會進入「幻滅期」,從而進入面對現實的「重建期」。

學者籲走出「倖存者」身分

張依勵表示,10年時間應已經過重建期,而一個人的行為表現要結合多個元素,包括親人關顧有否令她失望等都會有關係,未必是單因傳媒不再關注。張續稱,傳媒採訪時往往需要倖存者回顧災難過程,有可能造成重複受創或加深記憶。而受訪者每一次都要敞開心扉分享,但採訪後,傳媒的關注減少,對受訪者也有可能會造成困擾,覺得被冷落等。張解釋,若依賴「倖存者」的身分去得到別人的關心是不健康的心理因素,應發掘自己內在的優點及能力,欣賞自己的內在美,明白自我價值不是建基於曾經有過災難和痛苦的經歷,倖存者只是身分的其中一部分。

 
 
今日相關新聞
港醫生看顧傷者康復路 憂捐款日減﹕助截肢者站起來 做到無資源為止
港選手勉勵 戰體壇征2022冬季殘奧
川港康復中心:感謝港授先進理念
外界盛情退 災民歷心理落差
十年今昔﹕熊貓失家園 港助建新居
[顯示全部題目]



引用明報

引用明報(加拿大)內容收費準則:(包括:報章,各類附刊,數碼及任何名下之內容)

文字:每100字(含標點符號) 30元
特別內容如獨家新聞,名家約稿等另按情況收費

圖片:每張50元
獨家,合成圖片,圖樣設計另議。

凡未於收費表列明之項目而屬明報(加拿大)內容者,引用者請先行查詢收費。

舉報剽竊內容獎勵辦法:

凡舉報可能剽竊明報(加拿大)內容者,若有關舉報能成功令明報(加拿大)追討有關費用,在扣除追討費用後,舉報者可獲有關金額的15%作為酬勞。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誠聘 , 待聘 ,
房屋出租  ,  招生  , 
服務  ,  買賣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