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國試驗全民派錢 意見兩極未嘗落實
基本收入是指不論收入或財產等任何條件,人人皆可領取由政府定期發放的定額金錢,讓任何人也能享有最基本生活所需資金,甚至不必因為經濟壓力而被迫從事不適合自己或勞動條件惡劣的工作,以改善現行社會福利體制的不足。不過,這制度弊處甚多,各國一直只做試驗,未有全面推出。
助展所能vs.養懶人
現時全球政府對低下階層的保障,大多採取社會福利制度,向合資格者提供援助,但反對者認為這做法行政開支高,受補助者有被歧視或標籤的可能。
支持者認為,基本收入制度能夠幫助人們從勞動中解放,毋須與基本生活對抗,從而做真正想做的事,提高人們工作熱誠,激發創造力,使社會能夠進一步發展。
支持者又認為,基本收入看似人人平等,實際上該款項對窮人幫助更大,令貧窮階層佔社會財富比例大增。
不過,反對者認為,基本收入制衝擊「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等既有觀念,會讓人們失去工作的意願,從而使整個經濟衰退,或是質疑發放基本收入所需的財政從何處來。再者,基於政治現實,無條件基本收入實行後並不一定能刪減原有的社會福利制度,變成兩邊都要花錢,開支大增。節流整合社福的做法,也有可能使得部分弱勢人士所收到的救濟會減少,影響生活。
環顧全球,曾經實驗過、正在實驗或準備實驗「基本收入制」的國家,除芬蘭外還有荷蘭、美國、肯尼亞和印度等。瑞士2016年6月曾為基本收入公投,支持者建議成年公民每月得2500瑞郎(約3277加元),18歲以下未成年者625瑞郎(約818加元),反對者則認為基本收入制會引發勞工離職潮,造成經濟動亂,亦可能引發大批難民湧入,結果公投在近八成反對票下否決建議。(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