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館兩廳今重開 可睇「乾冰彗星」 百件展品 體驗自製極光
【明報專訊】太空館兩個展廳自2015年10月起關閉翻新,今日重開,展示約100件有關宇宙和太空探索的全新展品,當中約七成是互動和多媒體裝置,例如利用乾冰模擬彗星受太陽熱力影響形成「尾巴」,市民又可在真空管內調校「太陽風」強度,自製「極光」。太空館長梁偉明預計,未來一年展廳參觀人次較以往增加約10萬,開館初期將實施分時段進場。
民政事務局在2008年獲批出3200萬元翻新太空館展品,兩個新展廳「宇宙展覽廳」和「太空探索展覽廳」面積合共1600平方米。在地下的「宇宙展覽廳」由近至遠展示宇宙演化,展品「冰封天體」利用乾冰模擬彗星如何形成「尾巴」。梁偉明說,當彗星接近太陽,會被其輻射加熱,彗星表面物質揮發,形成「尾巴」,展品利用水將乾冰暖化,令乾冰揮發,模擬相類的彗星軌[,預計是受歡迎展品之一。
展品「極光」則讓市民透過調校真空管內「太陽風」的強度,在地球模型上產生「極光」。梁偉明說,展品模擬太陽風粒子被地球磁場拉至地球兩極,刺激大氣層發光,形成「極光」,「(展品)真空度要很高,亦要高電壓,試做過一兩次才成功」。
「月球漫步」變「月球彈跳機」
昔日參觀者在太空館可感受「月球漫步」,梁偉明說,受空間所限,相關展品已「小型化」,變為「月球彈跳機」,市民磅重後坐上特製的椅子「彈跳」,椅子後方有配重物件,減去市民六分之五的體重,情G猶如身處重力為地球六分之一的月球。玩該彈跳機有身高和體重限制,需介乎1.4米至1.75米高,體重30公斤至75公斤。
一樓的「太空探索展覽廳」包括介紹中國航天科技,例如模擬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火箭,市民又可躺臥在實物原大的太空船返回艙「打卡」。
開館初期須分時段入場
梁偉明預計,未來一年兩個展廳合共約有50萬參觀人次,較昔日約40萬人次多,連同天象廳節目,整體參觀人次或接近90萬,會增加技術人員負責展品的維修保養。他說,兩個展廳最多容納約400人,因此開館初期須分時段入場,但由於開館首天適逢周三免費入場,市民須到場輪候,並按時段入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