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研火星蜜蜂助探索
資助百萬研究新型機械人
美國太空總署(NASA)斥資12.5萬美元(約98萬港元)資助一項名為「火星蜜蜂」(Marsbees)的火星探測工具研究計劃。計劃之目的是研發一款身形接近大黃蜂、翅膀大小如同蟬的微型機械人,它能在比地球大氣層稀薄約100倍的火星大氣環境飛行。
蟬翼設計可於稀薄大氣飛行
火星蜜蜂是NASA資助的25個早期技術方案之一,為期9個月,其任務是協助地面探測車做科研,包括採集樣本、繪製火星表面地形及探究生命[象等。相對地面探測車,火星蜜蜂能在更短時間內探索更大範圍,而且可大量同時運作,也可以前往一些火星車無法到達的地點。
負責計劃的阿拉巴馬州大學亨茨維爾分校機械及航空航天工程學系助理教授Chang-kwon Kang博士表示,火星蜜蜂整合了感測器和無線通訊設備,能夠一邊偵測、一邊將數據傳到火星地面的火星探測車。火星蜜蜂可用NASA之前送上火星的探測車充電,而探測車同時也是通訊中心。
日本團隊參與
按照計劃,日本一個團隊會研發火星蜜蜂和作測試,Chang-kwon Kang的團隊則會負責分析和改良。他表示,火星蜜蜂機械人之所以設計成大翅膀結構,是因為這是最切合火星稀薄大氣層的方案,且耗電最小。根據在真空實驗室內的初步測試結果,火星蜜蜂機械人能夠在火星上飛行。
除了火星蜜蜂外,獲NASA撥款研究的項目還包括兩棲飛行機械人「變型機械人」(Shapeshifter)和「生物機械人」(BioBot),後者是一個支援太空人在火星生活的維生系統。(獨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