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來加升學的中國小留學生愈來愈多﹐但有批評指﹐加拿大政府對為國際小留學生提供監護及寄宿服務的公司﹐欠缺監管。整個系統充滿漏洞﹐業界呼籲政府加強管理。
據加拿大廣播公司(CBC)報道﹐16歲姓劉同學(Tina Liu)一年前來加留學﹐由於寄宿的家庭離校較遠﹐最近她向寄宿家庭表示要搬走﹐找一處離校較近的地方租住後﹐房主對她的態度轉趨惡劣﹐不僅不再主動叫她下樓吃飯﹐而且有幾次還故意不給她準備晚飯。劉同學每次放學回到寄宿家庭都把自己關在屋裏﹐感到孤獨無助。
不僅受到寄宿家庭的惡意對待﹐劉的監護人也不盡職。今年9月一個晚上﹐劉突發急病﹐因不知道怎麼就醫﹐她前後9次給監護人打電話求助﹐但5小時後﹐其監護人才聽電話。由於耽誤了治療﹐劉第二天去醫院就醫時﹐被診斷為嚴重肺炎。
有提供國際留學生服務項目的華諮處行政總監譚黃梅初表示:「由於政府缺乏對經營國際留學生業務公司的監管﹐導致小留學生成為社會最脆弱群體﹐不僅生活中遇到困難時求助無門﹐亦無處投訴﹐更有學生被騙。」
她認為政府在管理服務國際小留學生方面存在「系統性漏洞」﹐急需解決。
譚黃梅初續稱﹐對於小留學生來說﹐日常生活中有兩個最重要的聯繫人﹕寄宿家庭和監護人﹐但許多提供寄宿家庭服務和監護人服務的私營公司其實是處於缺乏監管狀態﹐很難保障監護小留學生的服務﹔加上這些都是私人公司都以賺錢為目的﹐很難真心誠意地為小留學生們服務。
根據市場行情﹐一名國際學生每月支付給寄宿家庭的住宿費和餐費在950元至1,300元之間﹐支付給監護人的監護費每年在1000元至2,500元不等。有些監護人更以各種名義變相收取小留學生的費用。劉的父母便曾支付給監護人1.6萬元作為所謂的「超級監護」(super-custodian)﹐即希望監護人能夠額外關注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學習﹐但實際上監護人根本沒有做到。
但經營國際留學生引進和提供寄宿家庭服務的中加國際服務公司、本身擔任10名國際學生監護人的劉先生(George Liu)表示:「作為監護人﹐我們也面臨困境﹐由於沒有具體的監護規則限制﹐一名中國女留學生不慎懷孕﹐我們要求通知其父母﹐她卻堅決不同意﹐我們也沒辦法。」
又如一名十幾歲的女留學生來加後不久被診斷患上抑鬱症﹐被迫放棄學業回國治療﹐但監護人無權幫助她要回已交納的學費。
他明言這些小留學生的父母要求監護人做得更多﹑更好﹐最好是如保母般形影不離﹐但這是不可能。
目前為止﹐對18歲以下國際留學生的監管﹐政府僅有的管理措施是聯邦移民部要求這些小留學生父母簽署一份「監管聲明」﹐即同意監護人全權照顧和支持孩子在加拿大的日常生活﹐但對監護人的資格則沒有明確規定。各地教育局對小留學生的監護人管理也各自為政﹐流於形式﹐一般只要求監護人提供安全背景調查證明和購買強制保險。
多倫多天主教教育局國際學生項目協調員Alex Mazzucco說:「這些國際小留學生產生的問題需要學生家長介入﹐但教育局無法聯絡對方﹐只能向聯邦移民部投訴﹐但當局沒有回應。」
譚黃梅初則認為﹐學校該有「道德義務」管理及照顧好這些小留學生﹐「國際留學生給學校帶來大量收入﹐這些留學生既然支付了比本地學生更多的學費﹐應該獲得更多的支援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