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政府早前展開諮詢,研究修訂《性別平等法案》,讓有需要國民可較輕易改變性別,隨即觸發圍繞跨性別的激烈討論,倫敦一個無政府主義書展亦捲入風波。有示威者在書展會場派發質疑法案的傳單,被指散播「跨性別恐懼」的信息而遭其他參加書展者圍攻,主辦機構亦捱轟。有論者認為,處理此敏感議題勢面對重重挑戰,但如缺乏有效討論,新法案將埋下不穩與仇恨的種子。明報記者 羅睿琪
2004年通過的《性別平等法案》規定,要更改性別者需先申請性別識別證書,由專家評定其性別認同情况,包括有否對生理性別與心理認同不一致而感焦慮,並提供證據證明已展開變性程序最少兩年等,不過申請程序常被指冒犯。今年7月,當局決定修法,並於今秋展開諮詢,建議將申請更改性別程序簡化,取消提供醫學證據等要求。首相文翠珊上月表示,希望藉由將更改性別程序「非醫學化」,反映跨性別「並非疾病」。
跨性別非醫學化 以示並非疾病
這項修訂建議惹來各方熱議,今年10月底舉行的倫敦無政府主義書展亦成爭論戰場。數名女性示威者在書展會場派發傳單,質疑法案修訂後可能讓心懷不軌的男性濫用機制自稱女性,進入只限女性使用的場所,亦警告新法案可能令年輕人作出他日後悔的決定,或是損害先天女性的地位與權利。
反對者憂新例寬鬆遭濫用誤用
有份派發傳單的社運人士斯蒂爾(Helen Steel)稱,迄今關於跨性別的討論只局限在同聲同氣的小圈子裏,但當這些概念即將變為法律,便有需要給予時間,討論落實後對生活有何影響,她批評圍堵和阻止他們派發傳單的人「欺凌」弱者。
修法支持者早前發表聯署信,責斥有關傳單「是針對變性女性的傲慢、暴力與攻擊」,容許派發這些具偏見信息的傳單加劇對跨性別人士的歧視,質疑書展主辦機構未有阻止。
書展主辦機構隨後發表聲明,強調不認同有關傳單的立場,斥其旨在宣揚恐懼,但認為「禁言」只應在極端情况下才實行,如在面對衝突之際「不作討論」只令雙方立場愈趨強硬,最終只有雙輸。聲明又稱,已無力應付各方質疑,明年將不再參與籌辦書展。
「政治正確」妨礙討論
強推恐增不穩
事件突顯法案討論之惹火,早前英國政壇亦出現類似風波:工黨首名出任地區女性事務部專員的變性女性馬迪根(Lily Madigan),批評另一工黨地區女性事務專員魯日沃(Anne Ruzylo)就今次法案修訂發表跨性別恐懼言論,魯日沃則反擊稱遭馬迪根等跨性別支持者抹黑,強調表達對立法的憂慮「並非意在散播仇恨」,相信批評者對「政治不正確」的憂慮會妨礙對法案的討論。魯日沃最終於11月中辭職抗議,獲多名黨友聲援。
工黨國會議員哈里斯(Tom Harris)早前在《每日電訊報》撰文指出,如何落實賦與跨性別人士各種權利確實引起公眾憂慮,如任由對質疑感憤怒的聲音窒礙有效討論,即使當局作出對各方有利且必要修訂,亦可能埋下不滿,最終形成不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