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政府於1993年開始逐步推行小學全日制,現時已涵蓋絕大部分小學,本應可為學生紓緩緊迫的上課時間和在導修時間完成部分家課,但香港革新教育家長同盟指學生仍然有不少家課需回家完成,質疑現時情G能否符全日制用意,促重設功課時數上限。不過,教育局反駁指現時小學普遍能善用全日制的有利條件,又指如以「一刀切」訂定家課數量上限,是毫不專業的做法。 教局:做功課時間不取決功課量 教育局向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提交有關全日制實施情G及家課政策的文件,指在小學推行全日制可讓學生有更多時間和機會,如在午膳和班主任課與師生溝通;學校亦可利用全日制較半日制多出的時間安排各種課外活動,以及設置導修課或功課輔導課,讓學生在校完成部分課業或協助他們解決學業困難。 局方又提到於2015和16年一項問卷調查,訪問了來自近100間小學的7000名家長,發現即使在同一學校同一年級相同課業安排下,學生做功課時間由不足半小時至超過3小時不等,稱這反映功課量並非主要及唯一決定學生完成功課所需的時間;指倘把個別學校的催谷和一小部分學生感功課和評核壓力,而推論至政策和教育系統的失誤,是過分簡化問題。 團體:導修課非做功課 不過,香港革新教育家長同盟召集人周勁倫指出,沒設導修課的學校較有設導修課的學校數量多,而根據他們收集得來的問卷,亦顯示學校即使設導修課,但往往會被當作補課和做其他練習之用,「並非讓學生做功課,有不懂便問老師;令學生在回家後仍要做大量功課」。 他又形容教育局的問卷調查只引用最極端的例子是詭辯,「以偏概全,沒提供平均數字,好奇怪為何只用頭和尾」,促公開全份調查,「如果只是部分學校問題,便只整治該些學校,否則需全盤審視全日制政策」。 教局2014年刪家課時限 至於家課上限,教育局曾倡初小每天完成所有家課時間不應多於30分鐘;高小則不得多於60分鐘,惟在2014年更新《基礎教育課程指引(小一至小六)》時刪除有關時限。周勁倫指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SEN)做家課的時間較長,但不能將他們花太多時間做家課合理化,促重設做家課時間,讓學校有據可依,亦讓普遍學生能有較合理的家課時間。周亦發現,普遍學校的小息加午膳時間只有70至80分鐘,認為活動時間太少有礙學生放鬆心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