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渥太華20日加新社電)一份新報告說﹐污染的殺傷力大﹐大過戰爭、傳染病﹐在全球奪去更多人的性命。環保倡權者說﹐這份報告證明﹐為何加拿大需要可落實的全國空氣質素標準。
國際權威醫學期刊《刺血針》(The Lancet)周四發表報告﹐指2015年至少900萬人因污染而死。幾乎一半死亡案例在印度和中國發生﹐10中其9來自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最受影響的人來自邊緣和貧困社區。
空氣、土壤和水污染﹐以及有毒化學品奪去的性命﹐比愛滋病、瘧疾、結核病致死人數多3倍﹐比戰爭和暴力致死人數多15倍。
報告說﹐加拿大因污染致死人數比率在全球最低之列﹐每10萬人不到50宗死亡案例。印度、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以及至少12個非洲國家﹐每10萬人有至少151宗死亡案例。
西門菲莎大學(Simon Fraser University)醫療科學系教授蘭菲爾(Bruce Lanphear)屬於40人科學團隊﹐展開這項兩年研究。
他說﹐加拿大要建立更好的監控研究﹐探討污染和疾病的可能關係﹐比如癌症、糖尿病、呼吸系統疾病和心臟衰竭。
蘭菲爾說﹕「污染是人為問題﹐意味着我們可以控制它﹐可以預防這些疾病。」
環境捍衛組織(Environmental Defence)項目管理經理馬拉斯(Muhannad Malas)說﹐加拿大是其中一個發達國家﹐沒有全國、具法律約束力和可落實的空氣質素標準。
他說﹕「加拿大有的基本是指引。」
按照加拿大《環境保護法》(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ct)﹐加拿大有空氣質素標準﹐它為臭氧、二氧化硫和細顆粒物設立特定目標﹐但僅是自願性質。它們也不包括一些最麻煩的污染物﹐包括鎘(cadmium)和苯(benzene)。
環境部長麥克納(Catherine McKenna﹐圖)已承諾﹐在明年修訂《加拿大環境保護法》。馬拉斯說﹐那是最佳工具、最佳時機﹐建立和實施空氣污染、接觸有毒化學品的嚴格標準﹐保護加拿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