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中聯辦副主任陳冬昨日在《人民日報》撰文,談論香港青年議題,形容部分人受「反中亂港」勢力操控,「走了偏路甚至邪路」,但青年的可塑性高,關鍵在於加以教育引導,包括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和讓他們明白危害國家主權是絕不允許。他又指要切實做好香港青年工作,大力培養一國兩制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各界應加強青年工作,如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應走進校園與學生交流,工商界亦應提供獎學金和就業機會。
林卓廷:文章向林鄭施壓
民主黨立法會議員林卓廷批評,相關文章是內地向特首林鄭月娥施壓的又一例子,內地希望她推行國民教育,甚至加大對香港青年的打壓,扭轉他們的「不健康思想」,但他形容這是「對錯焦」,因他們要求的是《基本法》承諾的普選制度。他強調,香港是多元化社會,有不同聲音,青年不會輕易受誤導或影響。
經民聯副主席梁美芬相信,陳冬是重覆國家主席習近平訪港時談及的方針,她認同要對症下藥處理青年問題,因回歸以來的教育,未能令青年認識國情歷史和一國兩制,例如有人噓國歌,或者不了解言論自由的底線。她建議檢討中學通識科,避免有教師在教學時滲入「政治動機」。
「大力培養一國兩制接班人」
陳冬在《人民日報》的文章題為〈大力培養一國兩制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長近4000字。陳冬表示,香港青年應將「個人發展同國家、民族的前途緊密結合起來」、「牢牢守住一國之本」,指沒有中國,就不會有一國兩制。
陳冬形容香港這一代青少年總體是理性、健康、積極向上、充滿活力,但也有一部分受「反中亂港」勢力操控和錯誤思潮誤導,走了偏路甚至邪路。他說從佔中、「旺角騷亂」,以至有人在校園散播港獨思想,都暴露青年問題的複雜和嚴峻性,但青年可塑性高,關鍵是如何加以教育引導。他強調,應加強憲法、《基本法》和愛國主義教育,又指要幫助青年了解國家歷史的苦難和輝煌,包括「港英時期香港民眾寄人籬下的屈辱歷史」。
經濟傳媒教育入手
他表示,要讓青年清楚明白憲法和基本法在香港憲制秩序中的地位,「任何危害國家主權、挑戰中央權力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權威,利用香港對內地進行滲透破壞的活動都是對底線的觸碰,都是絕不能允許的」。
陳冬續指港府要從根本上解決青年問題,須從改革經濟政策、緩解社會矛盾、改善傳媒環境、扭轉教育生態和改進青年工作等方面多管齊下。他說,愛國愛港政團要積極吸納和培養青年政治人才,而同鄉社團和工商專業團體等,亦要開展鄉親、工商和專業等領域青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