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大批市民信用卡資料被盜用,不少個案都有兩個共通點,一是大部分人曾在網上報名參加運動賽事,二是問題交易以歐元或美元在海外結算。有資訊保安專家針對上述共通點,歸納發生今次事件的三大可能:有騙徒以虛假付款頁面誤導用家以騙取個人資料、從網站盜取顧客地址及信用卡資料、利用未被發現的保安漏洞攻入網站取得資料。
專業資訊保安協會項目總監梁國基表示,一個可能是黑客首先入侵報名網站的伺服器,然後加入程式碼引導用戶到一個虛假付款頁面(payment gateway),再從中偷取報名者的信用卡號碼以及授權碼等敏感資料。他形容,有關做法在國際上常見,加上一般報名網站資訊保安程度遠不及銀行付款頁面,較易受到黑客入侵。
至於部分今年無報名參與賽事的用家,其信用卡亦遭盜用,梁國基認為可能有運動賽事的網站儲存了包括受害人地址、姓名以及信用卡號碼的資料,為不法之徒盜取利用。他稱,在歐美等地,商戶只需輸入結帳地址(billing address)及信用卡號碼等資料,毋須信用卡背面的3位檢查碼(CVV)仍可直接獲授權,「這樣便可以解釋為何大部分受害人,都有以歐元和美元結算的交易」。
梁國基指,另一種可能是黑客用網頁未被發現的保安漏洞,或以較新的入侵技術獲取受害人信用卡資料。他又指,本港銀行在交易後會向持卡人發出短訊,但僅部分銀行容許持卡人以短訊回覆來拒絕交易,其餘只顯示交易詳情,並列出如有可疑可致電銀行查詢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