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生丁薛祥在40歲之前都在科研機構工作,後來才踏入仕途,2007年與時任上海市委書記的習近平短暫共事半年,主要是跟隨接替習的俞正聲,直至2013年十八大後被習近平調到中辦任副主任,兼習近平辦公室主任,成為習的大秘。4年多來他陪習近平到各地視察及出國訪問,與栗戰書、王滬寧一同構成習近平的核心幕僚「三人組」。如栗戰書在十九大後升任政治局常委,丁薛祥也被認為會水漲船高。明報記者
上海與習共事半年受賞識
丁薛祥是江蘇南通人,1978年遠赴黑龍江哈爾濱入讀東北重型機械學院(現在河北秦皇島的燕山大學)機械製造系鍛壓工藝及設備專業,是中央黨建領導小組副組長張春賢的師弟,2008年丁曾回母校出席石碑揭幕儀式。畢業後,丁被分配到機械工業部上海材料研究所,在上海工作長達31年。丁薛祥曾與他人聯署發表過《耐腐蝕高壓柱塞泵用新型雙相不鏽鋼的研究》、《上海開發類研究所在改革中發展》等專業論文,1998年帶領材料研究所負責研究高達282米的上海信息樞紐大廈(高度與香港長江集團中心相若)的鋼筋受力結構。
2006年11月,丁薛祥升任上海市委副秘書長兼市委辦公廳主任,當時市委書記陳良宇已經落馬,由韓正代理書記;丁2007年5月升任上海市委常委兼市委秘書長,與在當年3至10月間擔任市委書記的習近平曾共事。
談秘書心得﹕身在兵位胸為帥謀
習近平在當年5月的上海市委常委見面會上,向記者介紹丁薛祥稱:「他是一位年輕人,60年代以後出生的。」上海消息人士稱,正是在這短暫的共事期間,「年輕人」丁薛祥得到了習近平的賞識。而在習離滬後,丁薛祥的工作亦受到俞正聲的認可。
中共中央辦公廳秘書局主管的《秘書工作》雜誌,曾於2008年6月刊登丁薛祥的文章〈銳意進取 開拓創新 努力提高服務能力和水平〉,介紹了他做秘書的心得:「『國之興廢,在於政事;政事得失,由乎輔政。』黨委辦公廳(室)作為黨委的『智庫』和領導的『智囊』,搞好參謀服務是第一位的任務。」丁薛祥認為,黨委辦公廳(室)工作人員要把握黨委和領導意圖,要有「身在兵位、胸為帥謀」的意識,善於站在領導的角度去思考謀劃、搞好綜合協調,「無論是辦文、辦會,還是辦事,都要首先考慮黨委有什麼精神、領導有什麼意圖、怎樣辦才更符合黨委工作要求和領導意圖。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即使花再大力氣,做了再多的工作,也是徒勞無益」。
文章又稱,「在黨委辦公廳(室)工作,盡管吃苦受累,但由於在領導身邊工作,具有體會領導意圖、緊貼領導思路的天然優勢,能夠近距離學習和領悟領導的思維方法和工作藝術,會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和影響,這種學習進步的環境、磨礪成長的機會,會使大家終身受益。」
丁薛祥果然也以此「受益」,2013年5月,他首次作為中央辦公廳副主任亮相,陪習近平考察天津,7月又以中辦副主任、總書記辦公室(習辦)主任身分陪習考察湖北。2015年習近平在新加坡與台灣總統馬英九會面,丁薛祥也在陸方的6人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