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伊利沙伯醫院急症室貼出告示,指若入住內科病房平均需等逾15小時;另一邊廂,有被分流為「緊急」(5級中的第3級)的嬰兒病人,昨輪候了1個半小時仍未能見醫生,較醫管局該類病人的目標輪候時間長1個小時,有病人家屬認為安排混亂。
葉先生表示,其兒子昨晨飲奶後嘔血,到港安醫院求診,醫生初步推斷為「扭腸」,需轉介到有小兒外科的醫院。葉先生稱其兒子分流為緊急個案,但輪候超過1個半小時仍未能見醫生,形容醫院安排混亂。兒科專科醫生劉成志表示,「扭腸」可以是腸道扭轉了方向或打結,需開刀做手術,否則腸道或會因供血不足而壞死或衰竭,但他指嘔血未必是「扭腸」造成,相信醫生會作適切治療。
另一病人李先生說,他昨晨10時許因尾龍骨傷患前往急症室,分類為「次緊急」,起初護士告知他需等候才能見醫生,最後等了6小時才見醫生安排照X光。他指周日很多診所休息,才無奈到急症室,認為應增聘更多醫生。
黃先生說,80多歲的父親因發燒及四肢乏力召救護車,等候1個多小時見醫生,其後要等候化驗報告和流感快速測試,但不知要等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