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香港大學心理學系轄下的社會及健康心理學實驗室,早前做了一項有關高小學生玩電子遊戲的調查,結果顯示近一成受訪學生有風險或可能有打機成癮。受訪學童每周平均花8小時「打機」,有逾一成男學生每天更花3小時或以上打機、即每周平均21小時。
調查於今年3月至5月,以問卷訪問方式蒐集8間小學2006名小四至小六學生的打機習慣,結果發現9.8%受訪者有風險或可能已打機成癮。調查又顯示受訪學生平均一星期有3.6天會打機,每星期平均花8小時。若分開男女計算,男生每星期平均花約11小時打機;較女生5小時42分鐘多近一倍。
6%女生日打逾3小時
調查亦顯示有13.9%男生及5.8%女生一星期平均花21小時或以上打機,即每天最少花3小時。研究團隊用了不同指標來量度學生有否打機成癮的現象,調查當中常見的特徵包括「連自己也感到花在打機的時間過多」,佔60.3%;「玩完電子遊戲後想繼續玩」,佔55.2%;及「即使不在玩電子遊戲的時候,也會想着玩電子遊戲」,佔34.6%。
1/4指遊戲經常暴力
調查又指出,24.8%受訪學童表示,他們玩的電子遊戲多數時間或經常含暴力畫面,以男生來說,多數時間或經常接觸暴力電子遊戲的超過四成。
觀塘區一間小學的教師方主任透露,有學生曾持續打機近10小時,導致上課遲到或缺課等;又發現打機時間愈長的學生,成績愈差。方表示部分家長自己亦常用手機打機,曾有個案的父母有打機成癮而需求醫,認為家長應先做好榜樣。
學者﹕禁打即失控或已成癮
港大心理學系教授鄭思雅強調打機並非壞事,而是時間及遊戲類型的問題,她指已有研究顯示暴力遊戲會影響學童的性情,家長需多加注意;而若發現子女被禁止打機後情緒失控,或習慣以打機逃避困難,可能已有打機成癮的問題,建議尋求專家協助。她勸告家長勿「一刀切」禁止子女打機,應與其訂立時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