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香港2016年被著名旅遊指南Lonely Planet列入「亞洲十大最佳旅遊景點」第五名,該網站認為香港近年專注自然遺產,特別推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的世界地質公園。社會逐漸注重環保,生態旅遊(ecotourism)乘時而起。香港有約四成面積是郊野公園及特別地區,包括24個郊野公園、5個海岸公園及1個海岸保護區。業界及政府近年致力發展生態旅遊,讓市民親親大自然,並培養市民的環境保護意識。
香港的自然景觀豐富,有高山、農田、河谷、海岸及濕地等,培育不少動植物群。香港的城市化程度及人口密度名列世界前茅,然而生物品種卻極多元化。據環境局《香港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計劃2016-2021》,香港有維管植物逾3300種、海魚逾1000種、雀鳥逾540種、淡水魚198種、爬行類86種、哺乳類動物59種及兩棲動物24種等。香港亦擁有大量歷史悠久的火山岩及沉積岩,如赤門海峽北岸的岩層屬泥盆紀時代,距今約4億年前。
◆生態旅遊定義
生態旅遊是負責任的旅遊方式,介紹和教育遊客保護自然環境及維護原居民生活,利用自然環境的生態資源,促進人與生態的和諧發展,國際生態旅遊協會(The International Ecotourism Society)建議所有生態旅遊組織及工作人員遵守以下守則:
1.盡量避免對當地環境及社會造成破壞
2.建立對當地環境和文化的認識及尊重
3.為生態保育項目帶來經濟效益
4.為遊客及主辦方提供正面的體驗
5.增加原居民及相關業界人士收入
6.為遊客提供親身體驗,提高他們對當地政治、環境及社會情G的關注
7.發展低影響建設
8.了解原居民的生活及信仰,並與他們共同發展,創造就業機會
◆香港生態 旅遊熱點(圖)
米埔自然保護區
每年有約9萬隻候鳥從中國北方、蒙古及西伯利亞,飛往東南亞及澳洲過冬,香港是候鳥棲息點及中轉站。每年春秋兩季,逾380種候鳥會於米埔自然保護區出現,包括世界瀕危物種如黑嘴鷗及黑臉琵鷺。惟本港與深圳之間后海灣的黑臉琵鷺數字近年低迷,2017年有375隻,較2016年多4隻,與全球黑臉琵鷺數字大幅上升的趨勢相反。
天水圍濕地公園
香港濕地公園中的濕地保護區佔地約60公頃,是一片為水鳥及其他野生生物重建的濕地生境。訪客中心設有主題展覽廊,展示濕地在生物多樣性、文明發展和自然保育的重要。
大澳
大澳位於珠江口鹹淡水交界,有蘆葦林、泥灘及濕地,亦有大片的紅樹林,擁有全港近九成紅樹品種,吸引招潮蟹、鷺鳥等濕地動物在此棲息。大澳亦有觀光小船,帶領旅客遊覽大澳河涌、水上棚屋及出海觀賞中華白海豚。
海下灣海岸公園
海下灣海岸公園位於西貢,該地有逾60種石珊瑚和120種珊瑚魚,遊客可以潛水觀賞珊瑚和珊瑚魚。世界自然基金在海下灣亦設立海洋生物中心,舉辦以親身考察、互動科學及藝術活動為主的海洋教育項目,推廣海洋環境及保育知識。
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世界地質公園
地質公園位於香港新界東部及東北部,分為「西貢火山岩」園區(包含糧船灣、橋嘴洲、甕缸群島、果洲群島)和「新界東北沉積岩」園區(包括印洲塘、東平洲、赤洲黃竹角嘴、赤門)。西貢市中心亦有香港世界地質公園火山探知館,介紹香港古火山與本地地貌的關係,推廣地質旅遊。
◆利
增加經濟收益
「綠色旅遊」是香港旅發局2017至2018年計劃推出的主題旅遊產品的重點項目。旅發局2009年開始「香港郊野全接觸」推廣平台,推介特色遠足路徑和離島遊路線,並期望遊客拍下香港景觀,放上社交網站分享。旅發局節目及旅遊產品拓展總經理洪忠興表示,希望旅客來港的行程更多元化:「如果遊客安排了行山行程,來港時間相對也會增加,亦會帶動消費。」
加強生態保護
生態旅遊除了觀光,亦要教導保育生態的重要。例如濕地公園時常舉辦教育講座和導賞活動,2016年錄得約49萬入場人次,當中逾5.1萬名為海外遊客。地質公園年度報告指出,公園每年接待約140萬至150萬名遊客人次。遊覽過程會透過導賞及展覽加強遊客保護環境的意識。
香港政府亦會對劃定為自然保育區的範圍實行規管、保護和管理的措施。現時《城市規劃條例》、《野生動物保護條例》和《環境影響評估條例》等法例保護下,郊野公園、海岸保護區、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綠化地帶或其他指定用途等土地發展會受限制,並減低人類活動對自然生態的滋擾。例如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2015年5月至2016年12月在米埔做的香港濕地生物多樣性普查,有紀錄物種數目由普查前約1900種增至逾2050種,又發現稀有的歐亞水獺及疑屬全球新品種的蜘蛛,可見劃定保育區除了推動生態旅遊,對保育亦有正面影響。
提供新景點
香港以購物天堂、美食天堂、夜景等聞名,為保持國際旅遊競爭力,需要發展不同的景點吸引旅客。旅發局節目及旅遊產品拓展總經理洪忠興曾表示,香港的遠足路徑深受日韓兩國的行山者歡迎。他引述日本旅客稱,在富士山要行數天才看到海景,但在香港,只要登上較高的位置便能看到海景,加上香港郊野地帶距離市區僅半小時路程,與外國城市動輒要用數小時方能抵達郊區相比,非常方便。背山面海及交通方便的優勢除了吸引日韓旅客,近年更有台灣甚至歐美旅客來港遠足。
增加就業機會
保育區管理員、生態導賞員、領隊、司機、當地餐廳和商店服務員、工藝師、表演者都是與生態旅遊發展有關的職位,發展生態旅遊能創造相應的就業機會。漁農及自然護理署自2010年推行漁業生態旅遊試驗計劃,與漁民團體合作,培訓漁民轉型休閒漁業導賞員,安置受本港水域禁止拖網捕魚法例影響的漁民。
計劃先後於西貢、新界東北水域及屯門舉辦導賞團,由受訓漁民帶隊,講解漁業歷史和發展、介紹日常食用海產、示範近岸捕撈如浸籠或圍網,沿途亦可觀賞白海豚。不過亦有傳媒訪問培訓過150名漁民導賞員的環保協進會,會方表示絕大部分導賞員找不到工作,希望政府發展連帶生態產業。
◆弊
擾亂生態
在受歡迎的生態旅遊區,特別在假日,遊客增多,導致當地交通繁忙,車和船排出廢氣和污染物,遊人活動製造的噪音及晚上的燈光都會滋擾生態。
中華白海豚多聚居在香港西部水域沿岸,觀豚活動一向受到爭議,認為會影響海豚生態。2016年7月,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有義工發現有一條白海豚兩度浮出水面並撞向觀豚船的船尾,海豚身上有血漬,第二次撞到船尾後向港珠澳大橋方向漂浮,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洪家耀估計該條海豚有可能已死亡。洪家耀比較大澳觀光船的觀豚守則,遠較漁護署制訂、沒有法律效力的守則寬鬆,認為觀豚船對海豚存在威脅;其他環保團體建議發牌規管觀豚船,才能有效保育白海豚。
影響居民
居於生態旅遊點附近的居民,日常生活會受影響。東平洲2001年起納入海岸公園範圍,有村落早年納入地質公園後,所有房屋都不可改動,即使日久失修亦然,村民李小姐稱:「春秋二祭回來拜祠堂,也只能露營。」東平洲洲頭村村長袁小英指部分居民近年在島上經營民宿及餐廳等,搞生態旅遊生意,但島上並無正式的供水及供電設施,不時因發電機故障,無法供電泵水,什麼配套都沒有。
破壞天然景觀
保育區需要建設道路、洗手間等設施以方便旅客,破壞自然景觀。港府2014年成立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銳意發展大嶼山。委員會建議善用大嶼山景點規劃歷史文化及自然之旅、南部規劃作休閒及水上活動中心、生態旅遊點等,優化郊野公園發展康樂旅遊用途的潛力,並把昂坪纜車系統延伸至大澳。3個大澳民間組織2016年發起「強烈反對360纜車伸延至大澳」聯署,反對將昂坪纜車延伸到大澳的計劃,指政府不尊重民意和程序,又提出興建索道及纜車必然會破壞生態環境及自然景觀,近3300人聯署,包括大澳人及遊客。
[通通識 第45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