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研究:珠三角白海豚瀕絕種
【明報專訊】港大最新研究顯示,於珠三角水域棲息的中華白海豚面對比想像中嚴峻的威脅。研究團隊指出,中華白海豚數量以每年2.5%的速度下滑,現時或已跌破2000條;該水域內的海岸保護區亦未能確保白海豚有足夠棲息地維持足以傳宗接代的數量;若不立即採取可顯荌f轉趨勢的保育措施,相信白海豚將會絕種(deemed to become extinct)。
該研究由港大生物科學院副教授賈力誠(Leszek Karczmarski)及兩名博士生合作,為全球首個針對沿岸海豚的研究,昨於科學期刊Scientific Reports刊出。
現料已不足2000條
研究團隊估算,撇除人為因素影響,白海豚的「可行存活數量」為2000條,假設海豚數量穩定,同時有3000平方公里可找到足夠食物和保護的「關鍵棲息地」,白海豚可存活最少40個世代、即大約800年。本港白海豚關鍵棲息地主要為大嶼山南部和西南部海岸,這些淺水區的範圍和連接度均影響海豚存活。本港及內地的海岸保護區總共只有600平方公里,當中極小部分涵蓋白海豚關鍵棲息地,未能確保白海豚維持可行存活數量的生態所需。
此外,珠三角水域的白海豚數量以每年約2.5%的速度下降,研究引述2008年的統計資料,當時約有2500條白海豚,即約9年便會跌至約2000條,以此推算,目前可能已經跌破可行存活數量。賈力誠指出,保育措施應集中保護白海豚的主要棲息地。他補充,除非有有效保育措施可顯著逆轉白海豚數量下滑趨勢,否則珠三角水域的白海豚將面臨絕種。
漁護署:計劃設更多海岸公園助保育
漁護署回覆表示,中華白海豚主要集中在大嶼山一帶水域,2015年在大嶼山西南、西、西北及東北四個調查區的數量估計為65條;過往數年的數據顯示,海豚在本港水域內的活動範圍改變,部分轉移或擴展其活動範圍至內地水域。署方稱,政府計劃加快設立更多海岸公園,以保護本港水域海豚棲息地,包括去年底設立的大小磨刀洲海岸公園,以及預計分別於2018及2019年設立的西南大嶼山及索罟群島海岸公園,料可大幅增加法定保護的重要海豚棲息地,確保其在本港水域繼續繁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