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1950年於元朗起家的超香園,多年來埋首於元朗一條小鄉村烘蛋卷,為了保持品質,孔氏一家堅持以人手製作,平均一日只能製作20多盒蛋卷;多年前家人因見創辦超香園的父母身體變差,開始力不從心,子女和孫兒都因此回店幫手,一罐包裝簡單、鬆化酥香的蛋卷,承傳手藝,也承傳了孝義與堅持。
明報記者 李詠珊
開業半世紀的超香園,沒有分店,只此一家,坐落於元朗一條不起眼的村莊振興新村,村內盡是樓高3層的丁屋,左轉右拐,好不容易才找到貼在門前、被一架架單車遮掩的「超香園」招牌。店內沒什麼裝潢,一個木櫃上和幾個爐頭,都佈滿歲月的痕[,唯店內既紅又黃的傳統蛋卷鐵罐歷久彌新,與暗啞的牆壁和地板形成對比,三百多呎的地方既是樓面,也是工場。
老師傅中風 子女接手
蛋卷生意由孔老先生孔憲侶於50年代創立,其小兒子孔慶明指父親以前曾當唐餅師傅,不止會做蛋卷,還會做花生糖、椰絲糕和潮州糖等,而眾多食品中,以蛋卷最香最惹味,更取名「超香園」,後來子女接手後,亦主力學做蛋卷。
超香園現由孔家三代人一起經營,孔老先生有四子女,原本各有職務,惟他多年前中風後,子女為了不令其手藝失傳,便放下工作回到店媕陘漶A兩兄弟負責打蛋開粉漿,兩姊妹負責烘蛋卷,堅持全人手製作,不靠機器,一罐有三打鳳凰卷或20多條長蛋卷,每天只能製作20多罐,收入有限。
蛋卷香脆鬆化、蛋味香濃,除了產量不多,保鮮亦有限,農曆新年前是他們最忙碌的日子,孔慶明笑言,「忙蚆棖J卷債」,去年更做到年廿一,有客人也在所不計的等候。訪問當日稍有涼風,除了傳來陣陣蛋香,還有陣陣暖氣,孔氏姊妹為了趕訂單,不時要由上午10時多烘蛋卷至夜深才休息;而孔慶明晚上亦做保安以幫補家計,下班後預備蛋漿予姊姊翌日使用。
兄夜更下班攪蛋漿 姊日間烘蛋卷
六口子一起扛茤蛣P的日子不多,去年孔老太和大哥相繼去世,病榻中的孔老太託付孫兒孔詠健回店幫忙,孔詠健稱,「我由祖母湊大,她說出口,我就一定要幫手」,由最初只貼鐵罐招紙和處理訂單,到後來幫忙做蛋漿,才知道從小吃到大的蛋卷是「卷卷皆辛苦」,「爺爺叮囑,蛋要落足,每底蛋漿最少要攪足半小時,其實好辛苦,更明白這是爺爺的心血,上一代是這小店養大,我也是」。
沒打算擴充 盼堅守品質
惟相比其他蛋卷寶號,超香園確較少人認識,孔詠健憶述,爺爺以前踏茬璅恣A由元朗走到上水擺賣,「以前沒有包裝或宣傳,講材料和手工,只用花紙包荂A別人會覺得我們所賣的蛋卷是次一級,我的同學只會叫爺爺做『蛋卷佬』,沒有人知道這是超香園」,雖然他們都想更多人認同此手藝,但從沒打算擴充事業,「守住爺爺所堅持的品質最重要,就靠口碑做好」。
家與業無法分開,成為維繫全家的支柱,孔詠健指爺爺現在雖未能動手整蛋卷,但十分關心店內的事,「我會跟他說,現在網上多了人認識我們的招牌,有台灣人都特意來買,他就會很滿足」,孔詠健未肯定會否繼續一直做蛋卷,但至少於爺爺有生之年,都會延續他一生之中的努力,讓他有個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