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解碼:創新科技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明報專訊】創新科技泛指尚未普及或前人未曾使用過的科技,研發創新科技需時,亦需大量資金,有可能失敗或不為大眾廣泛應用。創新科技創業風險高、投資大、回報週期長。近期流行的VR(虛擬實境)裝置是展現創新科技的例子,用家戴上裝置後,感覺彷彿置身其境,例如可體驗虛擬攀石及跳傘等,近年更有公司使用此科技來模擬工作環境,訓練員工。
■今日香港
創科局
創新及科技局在2015年11月成立,負責制訂香港的創新科技政策,促進相關產業發展。創科局成立初期,有評論指該局與商務及經濟發展局架構上重疊,而業界真正需要的是政府創新的政策及思維。創科局2017上半年將推出20億元「創科創投基金」,望幫助提升本港創新科技的競爭力。香港大學商學院客席助理教授張天秀指出,不少年輕的創業家不太認識香港支持創科的政策,亦不瞭解申請資助的程序。他期望政府更全面推廣和教育,令更多初創企業能夠受益。
科研人才不足
2013年,香港創新科技行業的就業人口僅佔總就業人口0.9%。香港科技園公司前行政總裁馬錦星指出,本港科研人才不足,部分屬先天問題,「香港人口只有700多萬,訓練出來的人才有限,當中不少去了其他行業,令投身科研的人更少」。亦有指從事專業、科學及技術活動的人士,月入中位數比從事金融保險、教育及行政行業的人士低,加劇人才流失。資訊科技界立法會議員莫乃光在報章撰文指出,即使政府最近擴展創新及科技基金實習研究員和增加每月津貼,仍不足夠,如何吸引人才加入IT業和留住IT從業員,一直是香港發展創新和科技的瓶頸。
■現代中國
十三五×中國創科發展
在「十三五」規劃中,創新為焦點之一,提出以「創新」提高各產業的競爭力,並協助企業向高增值業務方向發展。國務院在2015年5月發佈《中國製造2025》,為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的行動綱領。文件提出目標:到2025年中國要邁入製造強國行列,並要從創新能力、環保指標等方面提高中國製造業水準。工信部長苗圩指《中國製造2025》的方向是實現信息技術╱互聯網和先進製造業結合,帶動新一輪製造業發展。
文件提出10個重點行業,包括航空航天裝備、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等。「十三五」規劃亦提及要實施《中國製造2025》,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
■現代中國×今日香港
深圳設港人創業優惠
曾經是港人投資熱土的深圳,高新科技產業在2008年後逐漸成為支柱產業。深圳市有不少吸引人才、鼓勵創業的優惠政策歡迎港人申請。深圳市吸引人才的「孔雀計劃」中,高層次人才團隊最高可獲資助4000萬元人民幣,南山區的「領航人才計劃」則規定,如果「孔雀計劃」的團隊落腳南山區,南山區則會再撥款1000萬,即總共可獲得5000萬元。2016年以來,共有9個團隊獲得了「孔雀計劃」的資助金,全部是海外留學歸來的人。廣州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系教授林江認為,改革開放以來,相比全國其他地區,深圳的政策寬鬆、限制最少,令全國精英企業家、知識分子願意到深圳投資創科行業。他又指香港傳統金融業強勁,深圳的金融界相對較弱,反而更快接受新事物,如互聯網金融、移動支付等。
■全球化
新加坡×金融創新(Fintech)
新加坡力推金融創新(Fintech),如致力打造新加坡為無現金城市(Cashless city)。現時新加坡人已能透過電子貨幣手機應用程式,用智能手機支付大部分公共交通工具的車資,及在2萬多個商戶包括便利店消費。該程式由新加坡電訊(Singtel)和渣打銀行共同開發,但不限於兩間公司的客戶才能享用。此外,新加坡政府早於1991年已成立科技研究局(A*STAR),鼓勵初創,為中小企業提供技術授權與支援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