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題拆解:中國製造 優勢不再?
【明報專訊】卷二類 延伸回應題
在全球化下中國製造業面對全球競爭的挑戰。資料提出了兩項政策應對這個挑戰。你認為哪一項對中國較好?參考所提供的資料及就你所知,解釋你的答案。(8分)
◆資料A
中國製造業轉型需要
近年中國的製造業成本不斷提高。美國諮詢公司BCG一項調查顯示,2004年中國的製造業成本比墨西哥及印度低;但到了2014年中國製造業的成本已經超越了這兩個國家。同時期,美國製造業的成本雖仍比中國高,但兩國的差距已經收窄。事實上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後,中國的工資水平仍不斷上升。根據亞洲開發銀行的資料,2011年中國最低工資平均增長了17%。工資上調是中國製造業成本上漲的其中一個原因,令不少跨國企業逐步把生產線搬離中國。
有論者認為,中國政府應該把製造業升級,不用介意低增值、低利潤的低端生產工序搬離中國,反而應該把握這個機會,協助製造業轉型為高增值。不過,有廠家認為這種轉型不能在一夜之間完成。一名業界組織的代表認為,他們也希望多參與科研、產品研發等較高利潤的生產活動,把部分生產工序自動化以提升效率及品質,但這一切改變都需要時間。
成本上漲 生產線遷離中國
此外,有些地方政府也鼓勵及協助工業家把生產線搬到國內較貧窮的地區。事實上,不少人認為,珠三角、長三角這類工資水平較全國平均高的地區,很快就會失去製造業的領導地位——因為不少廠家也有意把生產基地搬到較內陸的地區,因為工資水平較低。然而,內陸地區的商業環境也存在基建設施不足等問題。另外,搬到內陸也不能處理工業產生溫室氣體及污染物排放的問題。
——資料來源:綜合及改編自不同網上文章
■答題示範:•指出資料中的政策•表明立場•比較準則•應用比較準則(工業升級)•應用比較準則(工業遷移)
•學生答案╱•教師評語╱(見圖)
◆拆題
●釐清比較準則:
「哪一項……較好」意味此題目為比較題,同學應清晰地提出比較準則,再分別把準則應用在不同建議之中
●掌握題目情景:
題目中「對中國」的字眼顯示了題目情景是針對中國,同學討論時應多運用中國的特點及例子。如果想進一步「情景化」答題,可考慮以下兩個方向:(一)討論內陸地區的商業環境問題時,除談及地理環境外,也可討論這些地區的地方政府管治質素沒有沿海地區的那麼現代化,令工業經營相對更為困難;(二)在討論中國製造業本身的不足時,可多加例子說明,例如一些產品質量有問題的真實案例。
◆整體評語
— 同學有系統地利用不同準則作比較,而且論述大致上清晰及合乎邏輯
— 同學首兩個比較段落關連太大,予人重複論述之感。如果要改善,同學可以考慮以其他比較準則討論,例如兩項政策會否分別帶來其他好處(例如工業升級有助改善中國的環境污染問題,而工業遷移則有助發展中國中、西部較窮困的地區)
— 時間許可的話,同學可考慮在每段提出比較準則後,略述該比較準則的重要性,令討論更為完整
— 成績:6 / 8
■參考答題框架
引言:指出兩項政策 + 表明立場
第一項比較:提出比較準則(時效性) + 略述比較準則 + 分別把準則應用在兩項政策上
第二項比較:提出比較準則 (成本)+ 略述比較準則 + 分別把準則應用在兩項政策上
第三項比較:提出比較準則(其他好處) + 略述比較準則 + 分別把準則應用在兩項政策上
結語:總結 + 重申立場
文:香港通識教育教師聯會幹事陳家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