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零用錢指數(見圖)
◆小明:君老師,你說數據題通常佔4至5分,算是「執分題」,但我答這些題目時總是寫一大堆答案,卻只得1、2分,滿分有這麼難嗎?
君老師:不難,但若你掌握不到作答技巧,就只能得1、2分了。以下一題「描述資料A和B中香港公屋輪候的趨勢」,你會如何作答?
•資料A
公屋輪候冊申請走勢(見表)
•資料B
過去10年公屋輪候平均時間(見表)
小明:簡單啦!即香港公屋輪候申請有上升的趨勢!
小通:難怪你分數不高!無記性!君老師說過數據題一定要引用數據呀!所以應該答:「資料A反映整體累積申請由1997年的15萬宗上升至2012年的21.04萬宗,可見香港公屋輪候申請有上升的趨勢。」
君老師:小通你答得的確比小明好一點,但也只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資料A中的「18至29歲申請」這項資料你沒有交代,而且資料B你提也沒有提,可見你沒有細心審題,也沒有完整運用資料。
小識:建基於小通的答案,是否加上描述「18至29歲申請」的趨勢和資料B就可以了?
君老師:當然不止於此,在回答描述數據題時,記得以下幾項重點:
1. 先大後小:先描述整體情況,再交代細節,例如最高點、最低點、分水嶺等
2. 善於描述:清楚交代變化情況,例如大幅上升、反覆上升/下降、先升後跌等等
3. 引用數據:並不是把數字說一遍,而是點出整體的趨勢(例如:大幅上升),再引用數據並計算升幅或跌幅
小識:我明白了!所以上題的答案應該是:
根據資料A,整體累積申請先跌後升,由1997年12月的15萬宗跌至2002年3月的8.6萬宗,然後一直持續上升至2012年的21.04萬宗,比起97年升幅達四成,可見香港公屋輪候申請有上升趨勢。此外,18至29歲申請者由2009年5月的1.72萬宗持續上升至2012年9月的5.65萬,升超過兩倍。
君老師:對!還有資料B如何運用呢?
小通:我知道!根據資料B,公屋輪候平均時間愈來愈長,一般人輪候時間由2007年的1.8年上升至2016年的4.1年,就算是長者申請,也由2007年的1.3年上升至2016年的2.4年。
君老師:看來你們都明白了。有時部分資料在分別描述後,還要作比較。舉個例子,資料如果提供中國城市居民和農村居民收入的數據,作答時不單要分別描述城鄉居民的收入趨勢,亦需要比較兩者的收入增長速度有何不同。
小通:我明白了!原來我忽略了很多細節,怪不得總是未能取得高分啦!
君老師:還有最後一項重點啊!就是數字變化背後帶出的問題或現象是什麼?第一屆通識科文憑試曾考過有關香港不同年齡人口及預期壽命的數據,要求考生描述趨勢,其實是希望考生從描述數據時能發現香港有「人口老化」的問題。
小明:所以在描述上題資料A和B的數據後,要點出香港公屋輪候時間愈來愈長,反映公屋供不應求,房屋問題影響市民生活質素。
君老師:對!那就能取得高分了!
文﹕鄧婉君老師
插畫﹕謝偉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