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隧道塞車問題困擾本港多年,政府8月初收回東隧經營權,並展開3條過海隧道的分流研究。運輸署本月初開始招標聘請顧問研究,標書更要求把3條過海隧道及3條九龍連接沙田的隧道合併研究。 運署:6隧道互影響車流 運輸署回覆查詢指出,就3條過海隧道分流的研究,已開展招標程序,邀請顧問提交意向書,預計於2017年初開始研究,並於2017至2018年立法年度內完成,並把隧道費調整方案的建議提交立法會討論。運輸署指出,現時使用3條過海隧道的車輛,不少會使用其中一條連接九龍及沙田的隧道,即大老山隧道、獅子山隧道或尖山及沙田嶺隧道(下稱尖山隧道)。由於3條過海隧道的分流措施可能會影響另外3條隧道的使用量,顧問研究會一併研究6條隧道。署方又指出,獅子山隧道及大老山隧道在繁忙時間的交通流量已超過容量;而尖山隧道在繁忙時間的交通流量則低於其容量,顧問研究會考慮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各隧道。根據運輸署網站公告,招標已於本月1日展開,下周五截標,研究暫定明年1月展開。 紅隧車流超五成 西隧僅達三分一 現時3條過海隧道中,紅隧收費最便宜,加上位置優越,平均每日車流量達11.6萬,超出設計容量近五成;而西隧收費則最高,平均車流量僅6.6萬,只達設計容量的三分之一;東隧平均車流為7.6萬,與設計容量相若。至於3條連接九龍及沙田的隧道,獅隧及尖山隧道由政府營運,劃一收費8元,因獅隧位置較便利,平均每日車流量達9.3萬架次,超出設計1.3萬架次;尖山隧道平均車流5.3萬架次,比設計容量少逾一半;至於專營權將於2018年屆滿的大老山隧道,私家車收費為20元,平均每日車流量為5.9萬架次,較設計容量少2萬架次。 專家:屬研究好時機 運輸物流學會前會長梁剛銳指出,政府後年將收回大老山隧道,並於2023年收回西隧,現在是研究隧道分流的好時機。他又認為當局把3條過海隧道與3條新界九龍隧道合併研究,可更全面了解車流擠塞來源,再作調配。 他指出,獅隧及紅隧位置屬「最中央」,亦是新界到港島最便宜的組合,加上獅隧大小車劃一收費,吸引不少重型車輛,最終因大量車流導致嚴重擠塞,他認為應調高該兩條隧道收費,並劃分獅隧不同車種的收費,以疏導車流。 交通諮詢委員會成員、香港汽車會永遠榮譽會長雲維熹認為,當局應把所有隧道的收費劃一,以免駕駛者只集中使用較便宜的隧道,令駕駛者可以地區選擇合適路線,達到分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