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歐洲聯盟(European Union)的歷史可追溯至1950年代建立的歐洲煤鋼共同體,起初動機是重建二戰後損失慘重的歐洲,以及擔憂歐洲會再度陷入戰爭,其後歐洲出現歐洲經濟共同體、歐洲原子能共同體等經濟合作組織,經過統合下,現今的歐盟是根據《馬斯垂克條約》(即《歐洲聯盟條約》)於1993年11月成立,為龐大的區域性跨國經濟政治組織,現有28個成員國。
消除邊境貨幣壁壘便利經濟
由22個歐盟成員國及4個非歐盟成員簽署的《神根公約》,於1995年正式落實,消除簽署國的邊界壁壘,各地國民可免簽證地自由進入。歐盟又在2002年推出歐元實體硬幣和紙幣,為成員國的旅遊業和出入口貿易帶來便利,促進了歐洲經濟。
一國危機恐拖垮整體
多年來雖然有不少歐洲國家希望加入歐盟以促進當地經濟,但歐洲一體化亦帶來不少問題,例如個別國家喪失部分主權,各歐盟成員國在2009年簽署《里斯本條約》時,捷克就曾擔心主權受影響而考慮脫歐。
歐洲各國的經濟亦有可能被其他成員國拖垮。希臘2009年爆發國債危機,歐元區各國多次向希臘貸款挽救其經濟,惟包括德國、奧地利和芬蘭等國公開質疑希臘的改革決心,希望希臘脫歐;希臘危機更影響歐元的穩定,打擊外間對歐元信心。
■相關概念
國際協作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單一市場 (single market)
經濟一體化 (economic integration)
全球管治 (global governance)
多層思考
1. 根據資料,指出英國脫歐的支持和反對意見。
2. 有指歐盟乃「強國主導」。參考上述資料,析述這個說法。
參考資料
1. 明報通識網熱門專輯「歐洲聯盟」﹕link.mingpao.com/14133.htm
2. 〈人氣倫敦市長撐脫歐 英鎊7年最低 斥歐盟協議損英主權〉,《明報》,2016.02.23
◆答題指引可到以下網址下載:life.mingpao.com/htm/dl/20160229BO.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