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子女的名字代表父母的期望,原來傳統的童服亦充滿父母的期許。沙田文化博物館今起舉行「祝福的印記——傳統童服堛漪G事」展覽,展出約230件傳統童服衣飾、冠帽、口水肩、肚兜等,年代涵蓋晚清至民國。童服多以植物、花朵及動物圖點綴,例如繡上牡丹寓意富貴榮華、魚代表年年有餘等,表達家人對子女的期盼及祝福。 年紀愈小衣衫紋樣愈多 文化博物館一級助理館長(自然歷史)岑佩玉表示,中國傳統社會中,嬰兒出生被視為頭等大事,然而,嬰兒的夭折率高,為了保護及祝福小童,長輩會為小童穿戴有吉祥紋樣的衣飾,紋樣多有健康、福氣的寓意,亦有部分祝福子女仕途,「年紀愈細的衫紋樣愈多,年紀較大就較簡潔」。 除了紋樣,衣服用色同樣講究,例如紅色為吉祥,綠色代表「祿」、藍色與「攔」字屬諧音,象徵阻攔不利之事。有人以為繡花衣飾是富貴人家才用,但岑表示,古人著重福氣,「有錢可找裁縫刺繡,經濟環境不佳就由母親親自縫製」,無論如何都會縫製特別的衣服予子女。 藍色象徵阻攔不吉利 另外,展館亦展出香港四大族群之一鶴佬的童飾,由於鶴佬婦女善於刺繡,服飾相對鮮艷及精巧,例如其口水肩的邊緣,會繫上串滿膠珠的穗子或銅鈴,色彩繽紛。 展覽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與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主辦,展期由今日至明年3月21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