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大激光鑑定無損畫作 可辨真假硃砂 測中國畫年份
【明報專訊】傳統鑑定古畫年份的技術,要利用高鉬]發數納克畫中物質作檢驗,對作品造成不可逆轉的破損,嚴重者令畫紙穿洞,浸會大學研發新技術,可在無損畫作下檢驗,且靈敏度較原有技術高100至1000倍,可分辨真假硃砂,並檢驗現有技術無法檢測的中國畫。該技術已獲得美國專利,期望可助各地博物館鑑定藝術品。
舊技術要高 恐令畫紙穿洞
新技術由浸會大學物理系教授張迺豪及其博士畢業生蔡鉞研發,蔡鉞估計中國內地市面上的古董藝術品,有七成至九成是假冒的,透過檢驗書畫、陶瓷等物質的年份,可助鑑定真假。
原有技術要用高鄍O畫上物質蒸發,再以一特製相機拍下蒸發出的元素分析,但高鈮|破壞作品,如畫上的硃砂會消失,只剩下畫紙顏色,嚴重的甚至可令紙張穿洞。
顯微鏡下看不出痕[
該團隊研發的技術則毋須用高遄A而以「Zep2Probe」儀器將激光射在藝術品上,將表面極小量物質蒸發,蒸氣受另一種紫外線激光觸發出熒光信號,可藉熒光信號檢測蒸發得的元素。此技術不會破壞畫作,即使用顯微鏡也找不到破損痕[。
可鑑定陶瓷紫砂文件
蔡稱,現有技術未能檢測中國畫的年份,因顏料都溶在宣紙中,表面只剩很少顏料可供檢測其年份,但新技術靈敏度超高,即使很少顏料都能檢測出來,亦有助分辨真假硃砂。他解釋,百年前的「真硃砂」和當代的「假硃砂」,主要成分都是水銀,真假分別在於其他微量化學元素,如鉛、鈉、鈣等,若檢測技術靈敏度低,只可驗出當中含水銀,但新技術下可量度出微量元素,藉以辨識真假硃砂。
新技術已獲美國專利,團隊已成立公司,協助本地及海外博物館、相關協會、私人收藏家等分析鑑定古董,除油畫、壁畫外,亦可用以鑑定陶瓷製品、紫砂茶壺,及具爭議性的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