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專家丁學良:中國「開倒車」反傷軟實力
中國政府追求的「國家文化軟實力」,往往將官方凌駕於民間。在可見的將來,中國公民社會的聲音只會更受壓制。全國人大《境外非政府組織管理法》草案二次審議稿的公開諮詢在上周結束,只差三讀通過即可完成立法,屆時香港與西方的非政府組織(NGO)將首當其衝。NGO是公民社會的重要一環,香港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部教授丁學良向本報指出,這項立法是中國公民社會的「開倒車」,反而會傷害其軟實力。草案部分要求包括,境外NGO必須在中國境內通過政府審批設立代表機構,未登記代表機構者則須事先取得政府批出的臨時活動許可,否則不得在中國境內開展活動。上述嚴厲規定令近年在內地開荒的香港和西方NGO非常憂慮,西方輿論對此亦有極大質疑,例如美國知名法律學者柏恩敬和孔傑榮便在《紐約時報》撰文,擔心北京以後可隨時阻撓境外NGO活動。
丁學良稱,新法一旦實施,以往尚存的一些灰色地帶,都將會受到當局管制,對境外NGO活動構成重大壓力。他舉例說,一旦發生自然災害,那些沒有資源在中國設立代表機構的境外NGO,將難往災區協助災民。
境外NGO是民間力量的一部分,中國政府對此始終深具戒心。丁學良分析稱,對當局而言,最重要是保住政權。他形容,中國政府一方面對自己本身有一定的不自信,另一方面NGO會牽動不少利益,但最重要的是,中共似乎在阿拉伯之春和連串「顏色革命」等反政府浪潮中看到,境內NGO有可能會跟境外NGO聯繫,合作挑戰政權,「這是(中共)No. 1的恐懼」,因此對境外NGO有愈來愈深的規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