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人物﹕李展鑾聆聽內心的聲音
思考社會定位 勿忘初衷
【明報專訊】「這真是你想要的嗎?」背棄理想,隨波逐流之際,總有一把天使之聲質問自己,只是大家都選擇無視內心的呼喚,繼續自欺欺人,做自己不喜歡的工作。劇團「有骨戲」的主席李展鑾為了喚醒人們內心那把早已遺忘的聲音,將暢銷作家米奇?艾爾邦(Mitch Albom)的首個心靈喜劇Duck Hunter Shoots Angel翻譯成《對不起,射親瞗n,並於七月上演,藉此希望各位思索初衷,勿忘初衷。
為什麼選暢銷作家米奇?艾爾邦的作品?
米奇?艾爾邦的Duck Hunter Shoots Angel 正正符合了劇團的三大演出方針,即有議題、有笑料以及有共鳴,於是把它翻譯成中文版《對不起,射親瞗n。這個劇本有社會性,劇中主角的際遇與追尋是很多香港人的心聲,令你捧腹大笑之餘,亦感觸落淚。或許你會問,為什麼一定要有笑料?因為我們覺得香港觀眾的生活壓力相當大,笑料能起調劑及吸引觀眾入場之效,劇團的路向亦與這套劇不謀而合。
劇作的主題是什麼?
故事探討了多個議題,包括信念、歧視、傳媒操守等,更提醒大家勿忘初衷。劇中主角是一名記者,他曾在美國南部闖出成就,拿過新聞獎,是極有使命感的新聞從業員,一心發掘專題報道,揭示社會不公義。然而這份初衷早已被現實磨蝕殆盡,他為蚗u厚的回報,如今在紐約八卦雜誌公司工作,平日杜撰新聞、拍攝偽照,荼毒讀者。他鄙視現在的工作,但又不敢回望過去。然而,老總吩咐他與黑人攝影師到南部採訪兩個以為射落天使的獵人,他萬分不願,但被逼前往,展開尋找末世天使的故事。劇中主角不信上帝,亦不信有天使,新聞對他而言只是生財工具,採訪過程中揭露了一些感人故事,最後提醒觀眾不要忘記身邊也有很多「天使」,更不要忘記自己的初衷。
故事設置如何突顯主題?
劇中有一隻半人半鱷魚的怪物出現,牠不會說話,但不斷觀察每個角色所做的荒誕事情。他是主角筆下一個虛構的人物,但活生生出現在劇中,挑戰主角何謂真實。我的詮釋是,當一個人失去初衷,或者失去道德底線時,他已淪落為似人非人、似物非物的東西。
勿忘初衷與中學生有什麼關係?
中學生處身人生的十字路口,要在一個充滿怪獸家長、發展空間狹窄的社會下,思考將來在社會的定位,並不容易。我們常說下一代沒有個性,他們怎樣才可找到在社會中的位置,找到可以發揮的專長,與這個作品不謀而合。我兼職任教大專毅進通職科,經常提醒學生投身職場時不要隨波逐流,要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每個人的選擇可以不同,但不要忘記內心的那把聲音。
翻譯劇作有哪些困難?
最困難是翻譯地道笑話。如果直譯,可能達不到預期效果,我們有時會簡化,如果觀眾依舊不明白,可能要略作改寫。第二個困難是對文化的不了解,例如在《對不起,射親瞗n中,美國南北存在階級差別,北方人略為輕視南方人,尤其輕視黑人,而南方人則認為北方人自視過高,不懂享受生活。我們跟曾在美國生活的朋友傾談,以及蒐集資料了解,例如最初不知道阿拉巴馬州是爭取種族平權的歷史重鎮,後來才明白這個場景的設置與戲中探討平等的議題有很重要的關係。
【推薦書籍﹕《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
米奇?艾爾邦的成名作《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Tuesdays with Morrie),曾被改編成電影及舞台劇。他用淺白的文字和處境,令人重新審視自己的夢想和追求。人生走到某一個階段,表面上看似春風得意,但其實內心若有所失,學生看後會受到啟示與感動,當中的師生之情描寫細膩動人,十分難得。
李展鑾看過原書、電影、舞台劇等眾多版本,認為每次得到的感動都不同,但他建議同學先看英文版,方能窺探原著的世界。
【人物檔案】
李展鑾,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士、文化管理碩士、通識教育碩士,後獲香港教育學院學位教師文憑。中學參與舞台劇至今,熱衷舞台劇演出,現任「有骨戲」劇團主席,監製劇團所有演出,並參與編劇、翻譯、導演和填詞工作,兼職任教大專毅進通職科。
文:陳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