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京劇旦角劉桂娟在微博曬出珍藏的「點翠頭面」,因這款頭飾的美麗翠色來自翠鳥羽毛,甚至可能是活拔鳥羽而得,引來大眾爭議,連媒體都打起筆戰。《環球時報》評論員稱此工藝太過殘忍;新華社卻認為,翠鳥並非每種都受保護,況且傳統京劇的宏揚有其必要,翠鳥也不見得就因此絕種。
目前各種議論的微博轉發、評論已達千萬次以上,劉桂娟25日接受採訪時說:「我感覺有點無厘頭、莫名其妙,這東西在長安大戲院每天都能看到。」她當時發的微博聲稱,照片中《鎖麟囊》主角頭上華麗的頭飾,是多年前以12萬元(人民幣,下同)購得的「點翠頭面」,光澤流亮,放到現在,值40萬元都不止。
活拔鳥羽 古老的工藝
《環球時報》微信公眾號首先在24日刊出胡雁的評論文章,從5個角度來抨擊劉桂娟炫富、不愛護動物、藝人應該德藝雙馨。這篇文章獲得很多人支持,更多人認為,把活生生的翠鳥拔下羽毛,牠就活不成了,京劇名角頭上美麗的首飾,戴的是鳥類的哀愁。
新華社則以長文闡釋京劇的傳統層面,提到翠鳥有很多種,不見得每一種都屬保育類;再者,傳統曲藝的服飾用品有其特殊性,「點翠」的藍色光澤代表藝人的用心,也是對藝術的尊重。
《京華時報》採訪京劇院盔箱師傅(道具師傅),這名老師傅表示,現在用真「點翠」做頭面已極少,大多改採用染色鵝毛代替翠鳥的羽毛。
劉桂娟25日最新回應,微博照片中的「點翠頭面」是天津青年京劇團十幾年前買的,不屬於她個人,發微博只是想表達京劇的美,「我就是一演員,沒想那麼多。」
不願具名的盔箱老師傅證實這一點,「如果是真點翠的話,十幾萬是正常的價。現在的演員也不會去買這種東西了,頂多劇團才會有。」
令許多網友憤怒的是做「點翠」要拔活翠鳥的毛,太殘忍。但盔箱師傅解釋,過去做點翠確實要用活鳥的毛,現在不同了,「會做點翠的師傅全國也沒幾個,而且要去逮鳥,還會有人把你抓起來。」
京劇中不只「點翠頭面」會用到活鳥羽毛,當年知名武生葉盛蘭在《群英會》一幕中,所扮演的周瑜被諸葛亮氣到頭上翎子唰一聲、直上直下、尾梢不停抖動。京劇專家說,要讓翎子達到那樣的效果,除了藝人本身的肢體動作外,「翎子必須從活雉雞身上取得,死掉的雉雞就達不到這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