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近年升學主義盛行,在不少年輕人、家長心目中,能夠擁有學位、高薪厚職比其他一切的價值更為重要。就如個案中,當初一起與陳子翔研究的兩名同學,畢業後都寧願投入「筍工」行列。陳子翔希望利用個人能力貢獻社會,可以視為「個人社會責任」的體現。
社會責任可指政府、團體或個人在決策和行動中對社會所承擔的責任,不同人或群體所承擔的社會責任有所不同。在個人層面,社會責任包括維護社會整體利益的行為,例如協助有需要的人、有公德心、遵守法律,或利用個人能力貢獻社會。
為何要履行社會責任?台灣社會學家文崇一認為,個人的成功不是單靠個人努力而獲得,也因為曾經享受過的社會成本而促成,所以必須盡社會責任。在群體中,每個人扮演不同角色,履行附帶的義務和職責,這就是「責任」。
港生難聯繫社會與個人責任
不過,香港學生重視學業和前途,普遍對「責任」限於個人層面上。香港教育學院公民教育中心於2004年的「香港學生的責任與承擔」研究發現,超過八成受訪學生認為學生的責任是「讀書」,只有17.9%認為屬於社會層面的「學校、社區與社會參與」是學生責任。研究指出,學生認為自己最能承擔一些有關服從規範及紀律的責任,如「遵守規則」及「自我約束」,顯示學生雖有承擔精神,卻不夠主動和積極。雖然近年青少年愈來愈積極參與社會事務,但面對社會責任和升學就業,不少人仍然認為兩者難以扣上聯繫,只偏重一方。
■相關概念
責任感(sense of responsibility)
社會責任(social responsibility)
公民責任(civic responsibility)
多層思考
1. 根據資料,陳子翔如何履行社會責任?
2. 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市民為何要履行社會責任?
(答題指引見另文)
參考資料
1. 廉政公署德育資源網:香港教育學院公民教育中心,《香港學生的責任與承擔》:
www.me.icac.hk/upload/doc/j442.html
2. 周成功:《向溝通大師學習成就之道:卡內基成功竅門的9段人生經歷》,博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