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美國受高等教育者的結婚率仍然穩定,但低下層偏低。無論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政府都曾試圖扭轉結婚率的跌勢,但都沒有效果。馬里蘭州大學社會學教授科恩(Philip Cohen)說:「唯一未真正試過的,便是改善低下層男女的經濟條件。那或可能增加他們的結婚率。」 學歷低女性 擇偶選擇有限 不少論者早指出,經濟跟婚姻關係密切。現時高教育一群仍然結婚,但他們多等至經濟及事業基礎鞏固後才結婚。數據顯示,過去40年,美國中等至低收入男性的實質收入跌幅最大,與此同時他們結婚的機會亦大幅減少。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切爾林(Andrew Cherlin)向《大西洋月刊》指出,大學畢業與否成為人生分水嶺。教育程度只至中學的女性所能選擇的丈夫有限,大學程度男性對她們沒興趣,中學程度的男性也因為欠缺經濟能力,不認為自己可以是當丈夫的材料。這些女性雖然缺乏經濟條件,但仍然渴望當媽媽,因此決定生育。 皮尤研究中心去年的報告亦反映低下層女性難覓結婚對象。報告分析25至34歲年齡層的未婚男女,2012年每100個未婚女性對應126個未婚男性,女性結婚對象似乎仍然充足。但若考慮教育程度及就業狀G,女性可選擇結婚對象便大幅減少。其中以中學程度組別,每100個未婚女性對應174個未婚男性,但一考慮有沒有就業,未婚男性就跌至108。 低學歷家庭子女難向上流動 美國政治學者穆雷(Charles Murray)早在Coming Apart一書分析白人社會,提出美國高學歷男性往往跟高學歷女性結婚,中學未畢業的往往跟未畢業者結婚,大學程度父母能為子女提供良好環境,培養另一名大學畢業生,反觀低學歷一群卻未能為子女提供安定環境,形成兩個不同世界,喪失社會流動性。 自由派認為,要解決問題還在於改善低下層生活條件,但美國給單親母親的津貼太少,難以幫助她們及下一代走出貧窮循環。科恩便批評,不少中產仍然敵視專門給貧困單親家庭的津貼,「那只是一筆小錢,但該計劃的監督及程序對申請者諸多留難,好像他們不值得幫助似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