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青年創業萬事起頭難,理工大學2011年起成立微型基金,每個獲批申請者可獲10萬元作起動創業,5年近900份申請有64個項目獲批,有申請者獲校方借出場地提供種植園和服務;有校友則辦海外文化體驗團的社企營運3年,今年有望收支平衡。理大企業發展院助理院長朱志賢認為,若大學環境能提供地方或資助予學生試練,學生從中得到實踐和累積經驗,「將來游出公海便順暢好多。」 批64項目 每宗10萬元 理大建設及環境學院3年級生莊恩傑去年申請微型基金,創辦學生團隊「盛放Easy Green」, 提供種植方法、材料和平台的一條龍服務,推動都市人體驗種植樂趣,更成功向校方借用校內一處約80呎場地作綠化區,放置7台水耕種植系統裝置,讓師生親身種植蔬菜。莊補充,裝置可同時種逾600棵蔬菜植物,每名參加的理大學生和教職員付報名費後,可在3個月內最多種24棵蔬菜,包括生菜、火箭菜、車厘茄,甚至來自俄羅斯的品種,待有收成時可自行收割食用。 今年畢業的莊恩傑說,盼未來將項目擴展至與中小學或商界合作,在校園或商業大廈設相關裝置,冀今年內至少有10間中小學合作。 校園闢綠化區 師生種菜 2012年理大工商管理及工程學雙學位畢業的吳宗麟,曾在銀行和保險公司實習,因一次海外交流團認識來自斯里蘭卡的伙伴,啟發他最終放棄從商,成立社企「愛同行 WEDO Global」,與旅行社合作為學生和企業員工設計和安排海外文化體驗團,地點包括斯里蘭卡,尼泊爾和台灣,並找當地原住民作導遊,每年至少辦6次,推行至今3年,已有逾3800人參加。 吳宗麟說,起初多項資助共40萬元維持營運,每年開支約78萬元,故初時他與多名成員均需兼職幫補生計,但他指社企至今運作3年,藉服務漸建立口碑,從而推薦到更多團體認識,故今年有望收支平衡。 工管生棄商 辦文化交流社企 朱志賢說,微型基金推行5年至今收到近900份申請書,每年最多挑選20個項目,過去4年共獲批64個項目,當中近半其後進一步獲其他「孵化資助」,而校方亦會提供工作坊及以校方網絡連結工商界助學生創業。他指未能通過申請的,普遍是項目未夠成熟和充分準備,「有時學生缺乏工作經驗,構思項目未必能實質操作,但可透過累積經驗改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