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四大影視協會委託牛津經濟學院研究,得出本港影視業於2014年創造70.4億港元經濟貢獻,佔同年本地生產總值(GDP)0.3%,較亞太區內韓國、台灣或泰國等介乎0.4%至0.7%為低。國際影視協會常務董事何偉雄指,港影視業非無人才,但面對網上盜版、串流影片挑戰,加上政府支援不足,未能發揮最好,盼盡快通過《版權條例》修訂並再改善。 國際影視協會促通過版權例修訂 研究顯示,本港電影、電視行業於2014年創造70.4億港元經濟貢獻,當中六成來自電視節目及廣播,其次有23%為電影及電視製作,餘下分別來自家庭影音、影視前期製作、影視發行及展覽範疇,整個影視行業去年創造1.3萬個就業職位。 研究進一步推算發現,從事電視節目及製作的在職者,去年平均每人創造72萬港元經濟貢獻,較全港在職人士平均創造56萬元,高出28.6%;分析指電視業從業員有高經濟效益,但電視節目質素卻每G愈下。 人均產值72萬 較平均高近三成 浸大電影學院總監卓伯棠對港影視業經濟貢獻佔GDP比例遜於亞太地區不感意外,因電影市場漸北移,港產片數量由1980、90年代高峰期時每年300多部,跌至現時僅20多部。至於本港電視業人才有高效率、節目質素卻下跌,卓認為受制於發牌制度,免費電視台中僅無言D力拍新劇,無競爭下難有進步。 電影發展基金昨推出「電影製作資助計劃」,為起用新人、成本少於1000萬的本土電影提供不多於200萬的無償資助,每年有12個名額,計劃為期兩年;另創意香港再推「首部劇情電影計劃」,為業內人士及大專生提供資助。何偉雄歡迎措施,但希望政府再加強支援,例如從旅遊業方面茪漶A向訪港旅客宣傳港劇港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