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解碼﹕明清時代——傳統文學停滯期
[2015.01.30] 發表
【明報專訊】文學教科書中講授明清文學時往往只提小說、戲曲而忽略詩文,彷彿這時的詩文十分不濟。事實上明清不乏名篇,詩如明代于謙的「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唐寅的「別人笑我忒(粵音剔,過於)風顛(同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清代趙翼的「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等,現代人也耳熟能詳。只是從明代前後七子提倡「文必秦漢,詩必盛唐」可知,詩文經歷漢唐高峰後成為後人難以超越的標竿,發展逐漸停滯,明代更出現華美空洞的「台閣體」及講究形式的八股文,變為文人及上層社會的賣弄之物(前後七子的倡議正是針對這種風氣)。當然這與明清嚴謹的社會及政治體制互為表裏。
更多教育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