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是經濟增速第一季度即跌破下限的可能,一方面是政府債務、產能過剩及民眾反感等多重因素對政府出手的制約。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近日選擇在「夾縫區」出手,通過棚戶區改造、推動社會資金投入鐵路等手段,力求達到既托住經濟增速,又不增加政府債務壓力,同時不讓市場產生新一輪大規模刺激政策捲土重來的誤判。
穩增長遭遇道德風險
從房價高企到產能過剩再到地方債務壓力,中國經濟近年來遭遇的諸多麻煩,均和當年的四萬億刺激政策有關。這讓原本是中性詞的經濟刺激在市場中多了幾分貶義的色彩。
李克強上任以來,其經濟思路中最受民眾稱道的核心內容也是如何在不大幅度增加赤字,放鬆貨幣的前提下,保持經濟增長在合理增速。
在這種情G下,官方的穩增長政策便面臨被異化為「重走老路」的道德風險。本月2日晚上,一次按照慣例在官方媒體披露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消息剛一發出,就有外媒以「中國推出小規模經濟刺激」為題發出快訊。事實上,2014年以來,李克強在談到主動作為的同時,一直都提到要保持定力。其上任以來的調控思路並沒有轉向的[象。
不過正如李克強所言,保持定力並不意味茤韖蘢g濟下行。為了避免春節因素導致資料不好看,官方統計機構選擇將多個經濟指標在1月份和2月份的表現打包發布,但綜合起來的資料仍表現疲軟。
進入3月,製造業PMI依然低於往年同期,逾20個省份陸續下調經濟增速目標。
雖然內地媒體多將此舉視作為各地摒棄GDP崇拜的正面解讀,但一個不容忽視的可能是地方大員感受到經濟寒意後,通過降低增速預期,來確保本省能完成經濟增長任務。
提振經濟須繞開諸多陷阱
上述因素無一例外彰顯了經濟下行壓力,但在改革開局年,一旦經濟增速大幅下滑,各項改革的空間都將受到擠壓。因此,官方出手已是必然,而這一過程如何繞開產能過剩、債務增加和民眾質疑等陷阱也是確保出手效果的關鍵。
本月2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出台的系列政策均在這一夾縫之中。為小微企業減稅顯然是和此間致力於做加法的刺激政策涇渭分明;做加法的棚戶區改造和鐵路建設也較以前有明顯區別。
其中,棚戶區改造強調要發揮好依託國家信用、服務國家戰略、資金運用保本微利的開發性金融的「供血」作用。
興業銀行經濟學家魯政委表示,這意味茤x方為這一民生工程提供資金未來或將主要借助於國開行政策性銀行的信用發行,而不是類似於鐵道債的 「政府支持類債券」,在此前國家審計署對政府性債務的所謂「全口徑」審計中,國家政策性銀行的負債並未作為中央政府債務納入國家債務之中。
在鐵路建設方面,中央資金主要投入西部,成為結構調整的槓桿,資金總盤子的做大則寄望於民間投資的跟進。
官方稍早時候開啟下放鐵路貨運定價權的試點等舉措,正是為了推動鐵路投資的受益向茈i預期的方向發展,從而打消民資進入顧慮。
每日股市基金行情請點擊這裡獲得詳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