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台灣學生反服貿協議運動升溫﹐宣稱周日要圍總統府﹐新上任的駐多倫多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吳榮泉昨日在會見本地中文傳媒時表示,佔領台灣立法院的學生,以及海外串聯力量,其實並沒有一個特殊的訴求,這除了因他們對該協議的了解並不全面之外,還與民眾對中國大陸心存懷疑態度,故而對台灣當局的決策作出了過激的反應有關。
對於海外團體及個人對台灣事務的關注,以及即將於明日舉行的集會活動,吳榮泉代表政府向對海外的關注表示肯定,但他同時亦不希望看到由於此次學生運動,讓國際上以為台灣的民主制度出現問題。
「這不是一個政治事件,學生們不要用政治的方式去解決,如果說你們覺得『服貿』中某些點應該提出來讓政府去做得更好,你不能說這是不公平的,你要反對,但又不指出來哪裏不公平,」他繼續指出,服貿談判﹐協議中有得有失﹐政府已經針對某些行業可能面對的損失制定出賠償的機制,一切都是從大局出發,促進全局的經濟利益。
至於本次佔領活動是否與台灣民眾對中國大陸政府缺乏信任有關,吳認為,問題的根源,其實就是因為簽約對象是中國大陸,讓整個過程變得很複雜。他同時亦同意由於近年來中國大陸遊客團體到台旅遊,為當地民眾帶來不好的印象,多少亦令部分民眾對大陸產生了反感。
他指出,此前與日本、新加坡和紐西蘭簽署貿易合約,老百姓都會很贊成,以紐西蘭為例,整個簽約過程只要三次談判就結束,而與中國大陸的談判過程就十分冗長﹐舉行過超過100場諮詢會﹐所以絕對不能說是「黑箱作業」。
他繼續說道,自從民國政府成立以來,已經與中國大陸簽署了20多條協議,其中包括「基礎架構協定」,這個過程中亦同樣又很多民眾表示疑慮,但事實證明這些都是不存在的,反而兩岸的互惠互利更多。
此外,吳還強調說,此次佔領立法會的3000名大學生,只佔整個學生人數中很小的比例,並不能代表所有學生的意願,而在被警方逮捕的36人中,只有11名為大學生,其他均為社會人士。
他說:「過去幾十年來,台灣民主的發展過程中,學生運動一直都扮演相當關鍵的角色,因為學生一直都被認為是最淳樸的,沒有政治污染的一群,因此政府相當重視他們對兩岸服貿協議提出的不滿,但我們不能接受的是用阻礙政府執政,佔領政府機關的方式來逼着政府作出修正。」
他說:「我希望國際大眾知道,這是一個正常民主國家的現象,有人反對,並不代表政府就不對,民主政治裏面總有人反對亦有人贊成。」
而上任以來通過與本地台灣學生團體的溝通,吳得知本地學生對台灣政府的做法以及處理事件的方式表示支持,而反對的學生的顧慮則集中在擔心未來在國內失掉工作機會,他說:「我希望他們真的能夠坐下來好好研究一樣協約的條款,還是那句話,一個執政黨,怎麼可能實施對自己國家發展不利的政策?這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