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大馬政府宣布馬航MH370客機墜入南印度洋的主要理據,來自國際海事衛星組織(Inmarsat)提交的發現。這間英國商業衛星公司的高級副總裁麥克勞克林(Chris McLaughlin)稱,他們是利用19世紀的「多普勒效應」原理,分析所有可用數據後得出墜海的結論,以這種方式尋找客機是「前所未有」的。 利用信息建數學模型 大馬首相納吉布周一晚稱Inmarsat對衛星蒐集數據仔細分析,麥克勞克林隨後接受採訪,說Inmarsat的衛星每小時都收到航機發出簡單的聲脈衝,並於出事4天後提出「南北走廊」論,但未能確定航機往南抑或往北飛,直至運用多普勒效應(Doppler Effect,指當觀察者和波源之間距離有變時,波頻會出現改變的現象),利用類似客機飛行時收發的信息,建立精確數學模型,與MH370於3月8日凌晨1時11分至8時11分發出的8個信號比較,推定航機在不同時刻與衛星的距離變化,確認航機最後身處南印度洋。 麥克勞克林說,信號的頻率,因多普勒效應而發生的微小變化,是分析的關鍵依據。由於是全新分析模式,花了很多時間,取得數據後,Inmarsat將資料交另一家衛星公司核實,然後再由英國空難調查處交大馬政府。他承認分析中有部分「靠估」,「我們不知道飛機是否以固定速度飛行,也不知道它隨後是否改變了方向」。 90年代衛星 不支援GPS 他說,收到信號的衛星是1990年代產物,不支援GPS定位技術,否則誤差率只有幾米,而非現時的100浬。理工大學工業及系統工程學副系主任容啟亮向本報表示,衛星定位系統最少要兩至三顆衛星,通訊衛星的功能不同,不具備定位功能。 BBC:維持3萬呎 沒時高時低 大馬交通部昨透露,為了確保研判無誤,Inmarsat分析了MH370出事當天在不同區域飛行的6架同款波音777客機的數據,得出的結論「很一致」。根據分析,MH370在8時11分至9時15分之間失去信號,其時它已飛行逾8小時,達到其燃油所能支持的飛行時間上限。BBC報道,Inmarsat的數據顯示,飛機並未如之前一些報道描述般時高時低,而是一直在巡航高度(約3萬呎)飛行,最後相信是燃料用盡墜牷C (綜合報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