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加東版(多倫多) - Canada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主頁    要聞     加國新聞     社區新聞     中國     國際     港聞     經濟     體育     影視     副刊    工商專業    股市行情  
即時新聞網 ·  醫事網 ·  車網 ·  樂在明廚 ·  置業頻道 ·  FAN club ·  分類網 ·  特刊專區 ·  香港股市行情
   
 
圖片
香港記者協會2月23日發起「企硬•反滅聲」遊行,主辦者稱有6000人參加。
放大
 
近幾個月來,與媒體有關的爭議消息密集傳出,包括報紙突然換總編輯,常批判政府的媒體被大量抽起廣告,一些專欄文章被刪改甚至抽走,到商台「烽煙」節目主持李慧玲(圖)被突然辭退。
放大
 
放大
 

其他新聞
試題拆解﹕提升環保意識 經濟誘因有效?
試題拆解﹕教師總評
教師為你評改答案
當年今日﹕Bayer patents aspirin
時事議題學習及答題指引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港聞
 吳志森X通識﹕新聞言論自由響起警鐘

【明報專訊】不知道如果中學文憑試沒有必考的通識科,同學會否有看報紙留意新聞的習慣?或許你會說,即使要考通識,也不一定會每天看新聞,新聞真的很悶很難明,而且太多太龐雜,不知要留意些什麼。對年輕學生來說,傳統媒體在編排和互動上都很落伍,要吸收資訊,早已不靠舊媒體,網上媒體成為最主要的資訊來源。

新媒體和舊媒體的好壞,有機會再討論,我想先探討近來最熱門的傳媒話題:媒體的言論空間,是否被收窄?香港記者協會因應這個問題,2月23日發起「企硬•反滅聲」遊行,主辦者稱有6000人參加,人數雖然不算很多,與反國教科運動、香港電視發牌事件有超過10萬人的集會比較,關注新聞言論自由的遊行人數無法相比。但記協這次遊行,遠超以往相關議題遊行人數的紀錄,說明香港人對這個比較「離身」的議題,愈來愈關注和重視。

近幾個月來,與媒體有關的爭議消息密集傳出,包括報紙突然換總編輯,常批判政府的媒體被大量抽起廣告,一些專欄文章被刪改甚至抽走,到商台「烽煙」節目主持被突然辭退,情勢急轉直下,使人懷疑連串事情並非偶然發生,而是有一股龐大力量,要干預香港媒體的編採方向,收窄新聞言論自由。

當然有人提出不同意見:報紙是私人企業,撤換總編輯,老闆可以全權決定,不需得到公眾同意,也不需要對外交代。修改甚至抽走專欄評論,屬編輯自主範圍,外人無權說三道四。至於電台節目主持人被停職,可以有很多原因,例如人事糾紛、批評上司、節目廣告減少,也可能是做得不夠好不受歡迎,要說與新聞言論自由有關,就要拿出確鑿的證據來。

媒體是社會公器 監察政府言行

沒錯,香港的報紙都是私人企業,但因為媒體對政治經濟和社會有很大影響力,與一般做批發零售買賣的私人企業有很大分別。因此,媒體不只是老闆的私器,而是社會公器,編採方針、報道內容都應以社會利益為依歸。傳媒作為行政、立法、司法以外的第四權,要負起監察權貴的責任。在自由社會,媒體被稱為看門狗(watchdog),為主人、即市民看門口,發覺有可疑的人和事,會大聲吠叫,提醒主人有危險。傳媒應該天生對權力不信任,包括政府官員和對經濟有重大影響力的財團,監察他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揭發任何損害公眾利益的政策和行為,喚醒公眾的關注。

除了本地社會,香港傳媒還扮演蚇W特角色。在全中國的範圍內,只有香港媒體享有充足的自由,可以無畏無懼地報道內地貪污黑幕、高層權力鬥爭、維權人士被迫害打壓的新聞。所以,香港媒體更起蚨妏謅漲a的重要作用。

電台為續牌就範 報社為生意配合中央

但本地傳媒的生態和處境,近幾年急速惡化。電台電視都要持有牌照才能營運,是否能夠續牌,生死攸關,政府會否以續牌作為條件,令他們乖乖就範,甘心成為政府喉舌?

今天的印刷傳媒,幾乎全屬大財團所有,在內地的生意也非常多。印刷傳媒在新媒體的衝擊下,讀者流失,廣告減少,經營日漸困難,不少都處於虧蝕狀態。但他們仍然繼續經營,是因為媒體只佔財團整體生意的小部分,媒體的立場如果能配合重視意識形態的中國執政黨的口胃,會為集團帶來更多生意。在龐大利益面前,傳媒老闆可能要旗下媒體全面配合,處理敏感新聞要揣摩上頭的意思,以老闆的生意利益作為重要考量,以此操控編採方針,輿論趨向一致,媒體便喪失監察權力的作用,只為權力服務,變成了權貴的應聲蟲。

大眾失知情權 危機迫在眉睫

這些情G已實實在在發生,影響地產、銀行這些廣告大戶利益的新聞,避重就輕,甚至不作報道;人大政協黨大會期間,盡量不報或少報負面新聞,以免影響中國形象;不要找反對意見的學者做訪問。這些自我審查的事例,被揭發的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如果情G繼續惡化,媒體監權力的功能,將會大大削弱甚至全部喪失。

新聞言論自由愈來愈被收窄,損失的不但是媒體工作者,最大的受害者是市民大眾,他們失去了知情權,危機迫在眉睫而毫不察覺,將會非常危險。新聞言論自由的警鐘已經響起,你是否還是無動於中?

文﹕時事評論員 吳志森

顧問教師﹕保良局李城璧中學 張銳輝

■短片﹕life.mingpao.com/NG.htm

你希望透過傳媒得到什麼?香港傳媒的空間受到什麼限制?想知道同學及吳志森的意見,以及通識教師分享如何透過這議題教學,可瀏覽明報通識網的通識視聽區。

製作﹕明報網站

 
 
今日相關新聞
吳志森X通識﹕新聞言論自由響起警鐘
[顯示全部題目]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誠聘 , 待聘 ,
房屋出租  ,  招生  , 
服務  ,  買賣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