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根據學者宋鎮照所著的《社會學》一書,凡是違背社會贊同,或破壞社會甚或團體規則的行為,便可稱為「偏差行為」(deviant behavior)。簡單而言,就是行為違反了社會所規定角色的行為,或者未能適應與順從社會習慣的行為規範。
角色期望受社教化影響
現實社會生活中,每個人的角色都不是單一的,大部分人都同時擁有多重角色。當一個人立足在社會系統中的一個位置,其表現出來的角色行為要符合社會、他人的期望與要求,即稱為角色期望。例如,社會一般期望學生都會尊師重道。而個人對角色期望的認知,一般受社教化的影響,社教化可視為一種不自覺的模仿過程,透過家庭、學校、朋輩及大眾傳媒等媒介接受社教化,借觀察別人的行為模式,學習社會中的規範、信仰、態度和價值,融入社會。
■相關概念
個人責任(personal responsibility)
社會角色(social role)
社會期望(social expectation)
多層思考
1. 文革期間曾參與批鬥副校長的宋彬彬這次回校道歉的原因是什麼?
2. 你認為宋彬彬為何會做出批鬥老師這種違反社會規範的行為呢?
3. 青少年勇於承認錯誤、面對自己,對他們的成長有何幫助?
參考資料
1.〈悔文革傷害老師同學 陳毅之子公開信道歉〉,《明報》,2013.08.22
2.〈紅衛兵悔文革舉報變弒母 母要為劉少奇翻案兒寫檢舉信致槍斃〉,《明報》,2013.08.08
3. 新京報網,〈宋任窮之女宋彬彬道歉﹕文革中對生命的集體漠視釀成了悲劇〉﹕www.bjnews.com.cn/news/2014/01/13/301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