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小中風(mini-stroke)被稱為「小」,我們卻不可以掉以輕心,小中風其實是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簡稱TIA),症狀與中風相同,只是會在很短的時間自行消退,大部份在5分鐘內消失,平均是大約1分鐘,小中風不會為腦子帶來永久的損害。但小中風是中風的警告訊號,警告患者屬中風的高危人士,但給予患者機會採取適當的措施預防中風。
加拿大並沒有小中風的統計數字。在美國,每年會診斷出20萬至50萬宗小中風。因小中風而到急症室求診的數目為每1,000個居民就有1.1個,小中風佔到急症室求診個案的0.3%。小中風的發病率會隨年齡的增長而增加,小於35歲的人的發病率為每10萬人有1至3個、增加至在85歲或以上的人為每10萬人有1,500個。只有少於3%中風的患者是兒童、而他們的病因與成年人完全不同。男性患上小中風的風險(每10萬人有101個)明顯比女性(每10萬人有70個)高,而黑人(每10萬人有98個)又比白人(每10萬人有81個)高。
小中風常見的病因是血栓(blood clot)或粥樣硬化斑塊(atheromatous plaque)將輸送血液給腦子的血管堵塞,但在很短的時間內自行溶解。美國聖瑪利醫學中心(St. Mary Centre)中風中心的主管馬他利斯醫生(Dr. Emil Matarese)解釋,人體有自然的溶解血栓功能,最終,所有血栓都會溶解。但會否留有永久損壞視乎血栓阻塞血液循環時間的長短,由於暫時還沒有方法預測血栓會否自行溶解,而及時接受適當的治療卻是很重要的。所以,處理中風和小中風並沒有分別,必須立刻送到醫院接受檢查和治療,謹記不要等、看看症狀會不會自行消失。
雖然小中風不會為腦子帶來永久性損害,但卻是警告訊號,警告患者會在將來真的患上中風。多於10%的患者會在3個月內患上中風,其中超過一半是在小中風後的48小時內發生,而約三份之一曾患小中風的人會於一年內患上中風。若中風的康復者患上小中風,即是說他們正接受的預防措施並不奏效。所以,也必須到醫院接受適當的治療。
醫生為患者檢查時,有時難以確診小中風,因為症狀已自行消退了,醫生只能根據患者及家屬提供的病史作出診斷。不過,醫生需要作一連串的臨床檢查和測試來確定小中風的成因及評估患上中風的風險。治療的目的是預防患者再次患上小中風、甚至中風,能達致這個目標的方法包括:
(一)採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
不要抽煙及吸入二手煙;限制喝酒,男人每天不可多過兩份、而女人每天不可多於一份;保持適中的體重;經常運動;攝取均衡的營養,選擇膽固醇、飽和脂肪及鹽份含量低的飲食;多吃水果和蔬菜;多吃魚等;
(二)醫治會增加患上中風風險的疾
病,包括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心臟病(包括心律不齊,尤其是心房顫動atrial fibrillation簡稱AF)、血病等;
(三)使用能降低血液凝結能力的薄
血藥(blood thinners)或抗血小板藥(antiplatelets),患者可能需要長時間使用這些藥物;
(四)有些患者可能需要接受頸動脈
內膜剝除術(carotid endarterectomy),將積聚在頸動脈壁的粥樣硬化斑塊清除、並將血管擴闊。
當需要使用藥物治療時,患者應按醫護人員的指示按時及按劑量服用,若出現副作用,應立刻告知醫護人員,不要自行停藥、或減少服藥的份量或次數,每次就診時,尤其是看新的醫生或不同的專科醫生時,都要帶齊所服的藥物或一張藥物清單,讓醫生知道患者正在服用的藥物,以免醫生處方同類的藥物、或會出現相互作用(drug interaction)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