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環保署本月30日推出「空氣質素健康指數」(AQHI),取代用了近20年的「空氣污染指數」(API)。新指數將計算4種空氣污染物濃度,並首次引入健康風險估計,將指數分為11等級,共5個風險級別,一旦健康風險水平達「嚴重」時,全港市民應減少及避免在戶外活動。教育局月底將公布指引,建議學校按新指引安排體育及學校活動,據了解在AQHI於甚高或嚴重時,教局傾向不建議學校舉辦運動會。
建議性質 交學校決定
教育局表示,會為幼稚園、小學及中學制訂相關指引,建議學校在健康風險達到高、甚高或嚴重水平時,可進行及不可進行的體育及學校活動;指引本月底在該局網頁發放。據了解,當局傾向於水平達至甚高或嚴重時,不建議進行戶外活動如運動會,但最後會交由學校自行決定。
勞工處表示,已發出新的戶外工作風險評估指引,呼籲僱主於空氣污染處於高水平時,減少工人戶外體力消耗工作,如安排工人在交通流量低的時段工作,及提供額外人手處理勞動工作等。
新的AQHI參考世衛短期空氣質素指引,計算臭氧、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及粒子4種污染物濃度,並會以沒有受空氣污染環境為基礎,結合計算本港市民於2001年至2005年因空氣污染,患上心肺病而入院風險增幅,設1至10+等級,分為低、中、高、甚高及嚴重5個健康風險級別,及發出相應的健康忠告(見圖)。
料污染嚴重日數大增
副環保署長黎志華表示,新指數可反映空氣污染對健康的影響,並考慮不同污染物濃度協同效應,較現行的指數API,只計算讀數最高的單一污染物濃度優勝,署方會每5年檢討指數一次。他表示,預料一般監測站錄得「高至嚴重」空氣污染水平日數,會由現時每年20多日,增至超過100日,但這不等於本港空氣質素變差。環保署會推出手機應用程式,供市民查閱指數及發出警示。
負責研究新指數的中大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教授黃子惠表示,一旦指數達至「高」健康風險水平,市民入院風險增幅比率達11.29%,長者、兒童、及呼吸系統病患者應減少戶外活動;「嚴重」水平入院風險增幅比率更超過19.37%,所有市民應避免戶外活動,及減少戶外工作。
校長促教局推具體指引
資助小學校長會副主席張勇邦表示,新指數加入健康風險會引起家長關注,但環保署指引僅提出「減少」或「避免」戶外活動的指引「太抽象」,建議教育局提出具體指引,如達至特定風險水平,「不適宜」或「暫停」哪種活動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