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中國經濟增長迅速,令人民幣在全球外匯市場的地位日益提高,若以日均交易量計算,人民幣今年已躋身全球十大貨幣。匯控(0005)行政總裁歐智華預計,人民幣在未來5年更可晉身全球主要貨幣三甲,但相信中國推動貨幣流通的步伐不會過急。 歐智華昨日出席一個經濟論壇時指出,人民幣有望最快5年內,成為全球第2或第3種最常使用的貨幣,惟中國當局於推動人民幣流通上,不會放任其像美元、日圓或歐元一樣自由發展,「中國會創造一個安全網,以確保人民幣可平穩地持續升值」。 參考國際清算銀行(BIS)最新資料(見表),今年4月,人民幣以全球日均外匯交易量計,排名為第9大貨幣,對市場日均總交投的佔比為2.2%,較3年前0.9%增加近一倍。人民幣若要躋身三甲,需先超越現時排名第2、第3的歐元及日圓,其市佔率現為兩到三成之間。 點心債發展 須滿足長線投資者 歐智華認為,「點心債」市場的發展趨於成熟,將有利於推動人民幣進一步流通,但點心債市需要建立一條信貸孳息曲線,並搭建可供退休基金等長年期投資產品發展的資本市場。他指出,三中全會召後開,將為私人企業帶來更大的支持,令中小企具有更多發展空間,同時可創造大量職位。他又表示,相對於中國現時的經濟規模,其於國際舞台的話語權顯得過小。 單一監管 不利亞洲銀行 另外,歐智華認為對全球發展步伐不一的銀行業,採用單一的監管架構,將對資產負債表較為保守的亞洲區銀行不利。為了符合監管要求,亞洲銀行或難以支持有效區內的經濟發展。資本要求收緊對中小企借貸尤為不利,因亞洲不像德國等地區,設有專為中小企提供融資的機構。 歐智華續指出,不應要求銀行體系劃一去槓桿化,近年發生的金融海嘯,主要是由西方國家先掀起,若把應用在美國的監管標準,「照辦煮碗」套用到其他地區,有可能反會為經濟增長帶來實質影響。他舉例,美國當地因有房利美等機構專門提供房貸,令美國銀行的槓桿比率約為6%,假如把英國當地房貸融資剔除,相信槓桿水平也和美國相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