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利用虛假信息欺騙潛在租客的房地產騙局比較常見,但不久前有物業賣家發現自己的售賣廣告信息被人幾乎全盤照搬,並以低於半價的叫價放在另一個地產網站中銷售。警方稱如此複雜的騙局極為少見。
目前警方已在Kijiji和For Sale By Owner.ca兩個網站中發現上述騙局,但暫未有人報告上當。
根據加拿大廣播電台(CBC)報道,居住在渥太華的格特里奇(Julie Gutteridge),把自己市中心的一個高級共管柏文單位分別放在Grapevine和Kijiji的網站上銷售後,就發現一個幾乎一模一樣的廣告出現在另一個網站上,但物業的單元號和聯繫方式被更換了,而原本26萬元的叫價在這個假廣告中則被改為僅10.8萬元。
格特里奇對此表示十分吃驚,因為這個廣告不僅用了自己售賣單位中的相片,連包括地址在內的物業描述都完全照抄。在她發現了有第二個廣告不久後,曾受到有陌生人發來電郵說也看到了第二個廣告,她感覺自己真正的物業廣告效果已經受到了影響。
CBC記者加德納(Simon Gardner)曾聯繫另一個複製虛假廣告的「賣家」,以潛在買家的身分與這個名叫「保羅」的人交易,購買一套叫價12.9萬的物業。此人聲稱自己是因為迫於經濟壓力急需將該物業出手,並保證該物業沒有其他問題。他還以該物業已經還清貸款,可以快速交易為條件吸引加德納盡快做出決定。
隨後「保羅」要求對方交付1.2萬元訂金,並稱他的律師會很快與其聯繫商討繳費細節。他還提供了一個多倫多房地產法律公司網站鏈接,但事實上這個公司並不存在,其網站上的電話亦打不通。
要求買家匯按金 拒約見
加德納幾次三番的想要約見對方,要求面對面交易,賣家以種種理由推辭,並發給他一份看似十分正規的交易表格,要求買家將押金匯至一個皇家銀行帳戶內。而最終當記者亮明身份後,「保羅」便掛斷了電話。
負責處理該投訴案件的渥太華警方「組織詐騙組」警長努南(Mike Noonan)表示,這種試圖用根本不屬於自己的物業作為誘餌的詐騙行為十分少見,「這種『犯罪手法』經過深思熟慮,還精心設計一個虛假的法律網站」,努南說。
但他表示通過廣告信息提供的資料很難追蹤到詐騙嫌疑人,他呼籲買家們在瀏覽廣告時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輕易被超低價的買賣所吸引,並且不要相信遲遲不願面見的賣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