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新聞撮要
非洲國家馬拉維(Malawi)是全球最貧困的國家之一,對香港人來說也是陌生的國度。馬拉維國內一間孤兒院,改變了港人義工的生命。伍尚智(Keith)原在航空公司任職高層,負責管理及購買飛機,但近年他辭職轉到馬拉維這個經常斷電缺水、偶爾有人持槍打劫的地方擔任孤兒院長一年。
物質不足 精神生活卻充實
40多歲的Keith曾在航空公司任職15年,2010年毅然放棄高薪厚職,到阿彌陀佛關懷中心(ACC)於馬拉維開設的孤兒院義務當院長一年。「如果人生分上下半場,那時候我剛開始打下半場。」Keith利用管理知識營運孤兒院,由買地擴建到院內250名小朋友每天吃多少塊麵包的菜單,都由這「新丁」一手處理。
Keith笑言﹕「這堛娃(生活)不及香港,但精神生活卻較充實。」馬拉維的人均壽命不到60歲,生離死別經常上演﹕「每隔一個星期,便有職員的親友離世。而有愛滋病的小朋友就如同背茪@個計時炸彈,但他們好識得享受當下,有得玩時玩鬙。我感覺到生命脆弱,但可貴。」
每年孤兒院會有一批小朋友來港表演,那一年Keith決定讓他們唱香港人熟悉的《上海灘》。拿出iPad播放表演片段時,Keith不無自豪﹕「肢體動作都由他們自己編,他們只學了很短時間!」
義工:小朋友教會我很多
曾到孤兒院義教3個月的另一名義工是讀工程系出身的80後青年余宗翰(John),笑言最大成就是為他們建了一個足球場。學員踢球都不穿鞋,因此必須撿走地上的碎石以免受傷。
John笑言,每天最花時間是跟學員踢球,「看到他們在一塊爛地上踢球,連龍門都沒有,叫他們第二天拿木材來建龍門」。當地資源匱乏,John笑言﹕「一開始擔心連水平尺都沒有,那怎麼建龍門?但小朋友都很會就地取材,於是我也用A4紙量直角。」
同樣亦曾到馬拉維義教的彭海瀛(Phyllis)說,「喝完水的樽蓋,小朋友會拿來當玩具,他們用爛木材也可以做出一輛木頭車玩,他們很珍惜擁有的資源。其實不是我幫小朋友,是小朋友教會了我很多」。
——節自〈港人非洲當孤兒院長 棄航空公司要職 體驗充實精神生活〉,《明報》,2013.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