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以往有關資訊科技的課程多看重電腦軟件和程式開發,自從智能手機普及後,每天有數以千計的新Apps(手機程式)出現,為創意產業開闢一條新道路。香港專業教育學院軟件工程高級文憑畢業生王嘉偉(Gary)笑稱,「自出娘胎」就愛電子產品,長大後一如所願攻讀相關學科,現在更晉身資訊科技界成為軟件設計員。
Gary自言一出生就對科技產品有興趣,小時候會拆開計數機研究,會考時修讀電腦與資訊科技科更取得A級成績。他當時希望未來在資訊科技行業發展,但覺得高考的相關科目學習範圍太廣,「我希望集中鑽研軟件的部分,因此報讀了軟件工程高級文憑課程」。
舊制課程為3年制,首年主要學基礎知識,第2年開始學習軟件設計及相關市場學,第3年除上課外,還要完成畢業習作(final year project)。Gary二年級時曾到手機程式開發公司實習,但原來設計手機程式是他未接觸過的範疇,要在三年級課程才會學到。不過他笑言經驗可當「預習」,到真正在學校學時更得心應手。
設計擅「加碼」 不符客人期望
Gary指實習首星期就要負責設計手機程式,不知如何入手,但督導和同事都很願意指導他這個實習生。他說有些技巧要「落手落腳」做才知道,「例如督導告訴我其實有更快的方法完成某個App。又有一回我求好心切,設計App時比客戶要求的做得更多,結果發現其實只需按照客戶要求而設計,因為『額外』就代表客戶要多付錢,客戶未必希望這樣」。
二年級暑假Gary與同學已開展畢業習作。學系與資訊科技公司合作,由該公司提出可做的題目,並提供支援協助。Gary的習作關於Kinect感應器——人站在電腦儀器前面,利用四肢的擺動來控制畫面,像走進一個虛擬空間。Gary利用此技術模擬真人走進大樓的體驗。由於設計涉及不少graphics(圖像)和嶄新技術,而Gary從未接觸過graphics,合作公司的協助大派用場,包括提供現成的立體建築草圖供他們參考。
半工讀 理論技術兼習
習作要成功需要測試,教師建議他們把習作簡化成一個電腦遊戲,在學校開放日讓參觀者試玩,取得用家意見再作改良。Gary說這個機會很難得,於是他們設計一個模擬在荒島上找寶石的遊戲,「用家意見很重要,例如他們覺得要用手部動作控制活動手會很累、在虛擬空間會迷路等,而且每個人的人體比例不同,要準確地設計適合不同人的系統並不容易」。
得到合作公司和教師支援,Gary和同學順利完成習作,他畢業後更獲聘在該公司全職工作。他說資訊科技更新很快,工作可令他第一時間接觸最新技術。現時他邊工作邊進修,在香港理工大學攻讀相關學位課程,自我增值。Gary指讀書和工作相輔相成,工作上學到很多業界新技術,結合書本上的理論,令他在兩方面都更得心應手。
不止「對機器」 溝通也重要
別以為讀I.T.只需對蚢q腦,Gary笑言與客戶的溝通亦很重要,要知道對方的要求才可做出滿意的作品。另外,他認為控制情緒也是必要的技巧:「設計軟件的過程很多時候都未能做到心中期望的效果,也會遇到技術問題,這時不能急躁,要冷靜思考、分析和處理,才會事半功倍。」他又認為有意入行的同學要多接觸新資訊:「平日我會到科技網站看外國的新技術,也會看別人新開發的產品,吸收多方面的資訊。」
文﹕鄭寶欣
圖﹕鄭寶欣、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