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有人說,今次「三中全會」改革力度,可媲美35年前推動改革開放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都是具劃時代意義的。如此評論實在言過其實。
2013年11月9日至12日舉行的中共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簡稱「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共組織架構呈金字塔,從上到下分成中央、省、地市、縣、鄉鎮及基層等層級,最高一層是中央,處於頂端的是最高領袖,然後是政治局常委(現7人)、政治局委員(25人),再下一級是中央委員(205人)。
中央委員由每5年召開一次(換屆)的黨代表大會選出,多是中央及國務院各部委、省市自治區、大型國企、各大軍區主要負責人,可說是最有權勢的幹部。他們開會(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選出政治局委員、常委及總書記,負責中央日常工作,中央委員的權力雖大,但人數多,且分踞各地,每年就只開一次會「中全會」,討論的都是大政策方針、發展方向及重要人事安排,「三中全會」就是應屆中央委員的第三次全體會議。
新領導層未來4年總施政報告
中共歷史上,不僅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改革開放具重要意義,會議也是新領導層上台一年後展示執政理念的第一場「考試」。第一次及第二次中全會分別在換屆的黨代表大會和兩會的前夕舉行,議程都是黨中央和國家主席、國務院的人事佈局,直到第三次中全會,即新領導層上任一年後,理順了政治理念,醞釀了執政綱領後,讓全體中央委員通過,作為他們的施政方針。故三中全會的公布,就是新領導層未來4年的總施政報告!
今次三中全會,也被視為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公布政治理念及施政綱領的機會,很多人寄予厚望,預期有重大改革措施(經濟及政治)出台。
俞正聲:改革範圍力度空前
其一,習近平、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及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近日都表明要進行力度很大的改革。習近平說,將「提出綜合改革方案,就全面深化改革進行總體部署」;李克強說,「將在財政、金融、價格、企業等四大領域上深化改革」;俞正聲說得更直更白:「即將啟動的改革範圍之廣,力度之大,都將是空前的」!這些說法都提高了外界的預期。
其二,會議前夕,中央智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表了「383改革方案」,即包括「三位一體改革思路、八個重點改革領域、三個關聯性改革組合」,被視為新一輪改革的路線圖,步伐確實很大:「三位一體改革」是指「完善市場體系、轉變政府職能、創新企業體制」的改革;八個重點領域就是「行政管理體制、壟斷行業、土地制度、金融體系、財稅體制、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創新體制及對外開放」;「三個關聯性改革」以三大改革作為突破口,「引入外部投資者,加強競爭;設立國民基礎社會保障包;集體土地可入市交易」。
由於撰寫報告的國研中心主任李偉及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劉鶴,分別是前總理朱鎔基秘書和習近平首席智囊,習近平曾向外賓說「劉鶴對我很重要」,以致該報告被指為習近平交給三中全會的改革方略。
改革恐成利益階層分肥遊戲
但如此重大改革,事前全沒在黨內及社會醞釀。更重要的是,習近平上台後不僅沒儲蓄改革力量,反而不斷對民間改革派施以重手打擊,他自己在政治上則不斷向左靠攏。這樣又豈能全面深入推進改革,頂多只是經濟改革步子邁大點,這種改革在過去10多年已不斷推出,但最後要麼被既得利益階層頂回去而無疾而終,要麼在執行時被肆意扭曲利用,變成他們奪國產、謀私利的分肥遊戲。
總之,每次改革紅利都被官僚為首的強勢利益團體瓜分,代價則由老百姓承受。在政制不變下,今次「三中全會」的改革也不可能例外,這樣的改革又怎會得到大多數人的支持?沒有民眾基礎的改革,又能走得遠嗎?
國情專家 潘小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