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深切治療部病房接收的盡是危重病人,有年輕病人因意外導致四肢癱瘓,曾長駐深切治療病房逾10個月,因長期插喉致「有口難言」,僅以「眨眼」表達「OK」、「歪嘴」當作「不要」,藉此與醫護及家人有限度溝通,此經歷觸發護士靈感,設計出一套可讓雙方「無言交流」的「溝通卡」,讓病人以眼神代替說話表達需要。 院友啟發 護士列單詞製卡 現年33歲的陳浩佳,2006年與友人到西貢浪茄宿營,其間出海遊玩時弄傷頸椎,導致全身癱瘓,並要靠呼吸機維生,一度在東區醫院深切治療病房留醫10個多月,成為該院留醫最久病人之一。浩佳的媽媽陳太憶述,兒子當初接駁了呼吸機,不能發聲說話,難以與外界溝通,令負責照料的陳太也大為困擾。 其後,陳太及浩佳慢慢建立了一套特有的「身體語言」,例如眨眼代表「OK」、「歪嘴」可以表達「不是、錯」。若要找醫護人員幫忙?浩佳即場示範發出「砵砵聲」。 眨眼代說話 設卡通版助長者 東區醫院深切治療部顧問護師蘇杏梅稱,當時護士每次發問,都會待浩佳以眨眼次數或發聲來表達意向,其他護士也日漸掌握與浩佳獨有的溝通方法。此事亦觸發她結合院內護士、家屬與病人的「溝通貼士」,設計出一個大型「溝通板」,板上列出多種常用單詞,如「急小便」、「唔要枕頭」等,再讓病人眨眼表達意向。 她表示,為方便不同病人,更設計出多種版本的「溝通板」,「有中文及英文,亦有卡通版本方便老人家」,現已積極推廣至其他醫院。蘇姑娘此段經歷亦收錄在《生命現場——深切治療部救護實錄》一書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