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場外判工稱輸勞後人工降 累計5萬人抵港 議員:中位數聘外勞未足保障本地人
【明報專訊】政府2023年下半年推出行業輸入勞工計劃及補充勞工優化計劃,截至今年5月所有計劃共批出逾9萬個外勞配額,累計逾5萬名外勞已抵港(見表)。有議員引述機場外判工指其公司輸入外勞後,降低其薪金水平,反映輸勞令本地工人人工受壓,僱主須以不低於工資中位數的月薪聘用外勞並未足以保障本地工人,促當局檢視。有工會稱機場外判工作確實自輸入外勞後有所減少,促當局保障本地工人就業優先。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陸頌雄昨日在元朗區做市民就業情G調查,引述其間遇到在機場做外判工作的市民,稱其公司輸入外勞後降低其日薪人工。他說該市民為一航空餐飲公司外判工,主要從事器皿、餐車清潔,原本日薪約700元,但自所屬公司引入外勞後,日薪減少30元,以每月工作20多日計算,月入減少600至700元。
陸引述該市民稱外判公司引入的外勞日薪僅約400元,認為個案反映輸勞令本地工人人工受壓、收入減少,規定僱主須以不低於工資中位數的月薪聘用外勞未足以保障本地工人。
議員促暫停飲食建造業輸勞
就行業工資中位數的統計方式,陸頌雄說即使同一工種,不同工作環境及工作量的收入也有不同,建議訂定行業工資中位數時要考慮相關市場實G。他又稱當局應一併檢討行業輸入勞工計劃及補充勞工優化計劃,暫停飲食業、建造業等失業率高的行業再輸勞,並上調目前全職本地僱員與輸入勞工2:1人手比例。
勞聯副主席兼機場空運員工協會總幹事儲漢松說,自各輸入外勞計劃推出後,機場外判工作減少,薪金水平較以往低。機場空運員工協會副理事長岑維康補充說,新冠疫情期間機場人手減至極少,疫後聘用大量外判,但自引入外勞,機場外判職位便慢慢減少。
工會:有駕駛工種日薪上調
有機場外判工稱公司輸勞後,日薪減少,岑維康稱外判工薪金水平受人力供求影響,惟目前未聽聞外判工日薪「大插水」,部分人力需求高的工種,如涉及駕駛的工種亦有部分工友獲上調日薪50元。
不過,岑認為當市民發現受僱公司輸勞後再遭遇薪金下調,將兩件事連繫起來屬人之常情,促當局保障本地工人就業優先,確保外勞政策不會剝削本地工人,「如果本地工人有合理就業機會、合理收入、(薪酬)有合理加幅,市民不會這麼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