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完成檢討前 議員促暫緩輸勞
【明報專訊】前年9月4日推出的補充勞工優化計劃,列明26個職位類別及非技術或低技術職位一般不得輸入勞工的規定暫停兩年,當局曾表示兩年期屆滿前適時檢討。勞福局長孫玉菡早前接受本報專訪提到預計檢討明年上半年完成,有結果前計劃仍接受申請。有議員對做法有保留,指目前輸入外勞較多的行業,經營情G轉差,人手需求下降,失業率持續惡化,檢討期間應先暫緩相關放寬安排。
孫玉菡早前指優化計劃至去年上半年始批出首批名額,若以數據為本,應待該批名額期限屆滿,完整檢視流程及相關因素,並配合今年底展開的人力推算中期更新。他預料明年上半年完成檢討,有結果前計劃仍接受申請。
不過,勞聯勞工界立法會議員周小松對做法有保留,稱目前包括飲食業在內輸入外勞較多的行業,因經營情G轉差,人手需求下降,從業員失業率持續惡化,促當局考慮檢討期間暫緩放寬規定。
當局下月起要求申請輸入初級廚師及侍應外勞的僱主,在4周本地招聘期內到勞工處就業中心實地招聘。他建議實地招聘的次數和時數應與僱主欲輸入的外勞人數掛u,如僱主申請輸入大量外勞,理應每周進行更多時數或天數的實地招聘。
周也提到,目前行政制裁最高處分僅為撤銷配額及禁止最長兩年內再申請,阻嚇力有限,建議當局研究延長禁止申請輸入外勞時間、處以行政罰款等,以提高阻嚇力。
梁子穎:外勞多過本地人 比例存漏洞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梁子穎認為,目前行政制裁並非實質懲罰,促當局設懲罰機制,增添阻嚇力。他指計劃仍有不少漏洞,包括本地工人與外勞的2:1比例,以全公司本地僱員人數作計算,「變相外勞工人可多於本地工人」,建議改以同一工種本地工人數目計算相關比例。
梁說倘政府無意暫緩計劃,則應推出更多措施保障本地工人,包括提高本地工人與外勞比例、公開輸入外勞僱主名單讓工會協助監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