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足勁旅賽禁帶水樽 羅淑佩:防擲觀眾球員
【明報專訊】啟德體育園本月26日、31日分別上演利物浦對AC米蘭、阿仙奴對熱刺的足球賽,入場規則強調因保安需要,任何容量水瓶及容器、無論是否附帶瓶蓋均不得帶入場內,而早前演唱會則容許觀眾攜帶塑料或硅膠水瓶進入。文化體育及旅遊局長羅淑佩於立法會書面回覆稱,活動主辦單位因應體育賽事、娛樂活動不同的性質和風險訂明場地規則,禁帶容器是為防有觀眾將水瓶擲向其他觀眾和球員。
羅淑佩指出,體育賽事本質是競技,若參賽隊伍競爭激烈,球迷間也較易引發衝突,大球場和其他國際體育場館亦有因保安理由實施類似禁止帶水瓶入場的要求。至於娛樂活動如演唱會等,觀眾衝突機率較低,營運公司和主辦通常容許觀眾攜帶塑料或硅膠水瓶入場。
有倡推重用容器 羅:削減碳效果
現時啟德場館中多提供紙杯裝水,有意見指本港應在體育園推行重用容器系統,羅淑佩回應稱,紙杯均經環保認證可降解,園內還設有廢物分類和回收設施和分解系統,廚餘、紙製容器能轉化為堆肥材料,為園區內植物施肥;反而運送、清洗可重用杯的過程會產生額外碳排放和資源運用,有關容器不可降解,既不能「走塑」,亦削弱園方推動減碳和資源循環再用的效果。
立法會議員江玉歡關注體育園曾以保安為由禁帶任何容器,企業包廂、貴賓席卻出現各種禁攜容器,問及如何確保規定公平。羅淑佩回應稱,個別主辦方因應活動性質在指定區域為嘉賓提供特別的餐飲安排,例如容許在包廂使用玻璃杯,營運公司會在不影響安全前提下考慮;指定區域以外嘉賓仍須遵守場地規則。
綠色和平:重用杯比即棄杯更省資源
一直促請政府在啟德使用重用杯的綠色和平,昨發布要求體育園實施重用杯系統的建議書,並回應局長稱,重用杯系統比即棄杯節省更多環境資源,如碳排放、水資源等15項環境影響指標;而即棄杯的環境污染主要來自生產階段,堆填、回收或堆肥等體育園現行的末端處理廢物方法,對減輕環境污染沒顯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