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率降 升小升中學生反增 校長:多專才來港惟難解困 議員倡全面開放招境外生
【明報專訊】本港出生率下降之際,中小學生人數不跌反升。教育局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9月,全港中小學生人數按年增1%,是新冠疫情以來首次錄得增長。本報比對2023年9月讀幼稚園高班(K3)和去年9月讀小一,以及2023年9月讀小六和去年9月讀中一的同批學生,兩者分別增加9.3%和8.4%,增幅均創近5年新高。有校長認為人數上升因多了專才子女來港,但認為難解決學校收生問題。有議員提倡全面開放招境外生,但學生須付全額學費。
中小學生增1% 疫後首增長
教育局本周一發布2024/25《學生人數統計報告書》,臚列全港中小學及幼稚園學生人數等數據。本報假設學生每年在港就學升班,比較去年讀小一至中六,以及前年讀K3至中五的學生人數,發現整體學生人數按年多6379、升1%。其中去年小一生比前年讀K3多近4300人,即9.3%;去年讀中一比前年讀小六多約4800人,即8.4%(見表)。
不過,報告同時顯示高中生人數維持跌勢,中五及中六的同批學生人數按年跌4.1%和4.8%,惟較疫情時最多跌7.5%已回落。
津中議會料紓縮班殺校危機
津中議會主席李伊瑩稱,本港從疫情中復常後,不少中學插班生確增加,當中不乏人才計劃受養人,亦有居內地的港籍學生。就報告顯示整體學生人數呈升勢,她稱「幾千個學生未必是傳統名校可『食晒』」,料新生源流入各學校,可紓緩教界「縮班殺校」危機,但她稱本地出生率低迷,加上最大挑戰是中學無法預知人才計劃帶動幾多學生來港,「今年多幾千人,下年可能只多1000人,沒人知」,不足以徹底解決學校收生問題。
教聯會立法會議員鄧飛預料,小一及中一人數來年維持高增長,他同意不能靠人才子女解決收生問題,倘要解決「縮班殺校」問題,可研究境外招生,惟應規定學生付全額學費,免加大政府財赤。
鄧飛:本地生定義沒迫切需要修改
至於近年多專才子女來港,部分本地家長憂加劇升學競爭、造成不公,教育局正檢視申請大學的「本地生定義」,鄧飛認為沒迫切需要修改本地生定義,稱大多新來港學生是入讀小學或初中,申請本港大學前已居港多年。但他不排除有學生長居內地卻持香港身分證並申請大學聯招(JUPAS)報大學,他認為應改其他條例,訂明持香港身分證者每年居港日數應多於一半。
幼園少29間 2015年來新低
另外,報告顯示,去年9月全港有980間幼稚園,按年少29間,見2015年來新低;小學有590間,按年少4間;中學有512間,數目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