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檢涉不良經營手法 最大金額涉逾26萬
【明報專訊】消委會過去3年每年平均接獲55宗涉身體檢查投訴,今年首月亦已接獲6宗。款額最大一宗個案涉及一名患輕度認知障礙的七旬長者,事主先後被游說購買多項體檢服務,涉款26.5萬元,但商戶否認以不良營商手法銷售,並提供雙方簽署的和解協議,個案無法調停。消委會促業界必須立即糾正,嚴管職員操守和業務運作。
七旬事主已簽和解 無法調停
該名年逾70歲的事主於2022年接獲醫療機構推銷電話後,被游說購買價值4.5萬元體檢套餐。事主兩周後到涉事醫療機構檢查時,再被游說購買15萬元體檢服務和7萬元牙科療程,共涉款26.5萬元;事主向家人借錢,家人得悉立即要求商戶取消服務並退款,惟商戶僅同意退還9萬元,並要求收取2400元手續費。
消委會介入後,商戶堅稱消費者當時神志清醒、對答如流,又指事主曾表示有足夠能力購買服務,否認以不良營商手法銷售,並提供當時簽署的和解協議,個案最終無法調停,消委會建議事主可諮詢獨立法律意見等。
另一投訴人花980元做與卵巢相關的體檢項目,付款前特向體檢中心查詢檢測時需否避開經期,職員稱毋須,投訴人遂預約於月經期間抽血檢測。職員解釋報告時,指投訴人一項荷爾蒙檢測數值只有同齡正常水平約三分之一,而癌指數遠高於正常水平,建議立即作更詳細檢查,否則需自行承擔健康風險。
稱體檢毋須避經期 結果有誤
投訴人未有加購項目,其後約見家庭醫生得知,相關癌指數檢測不宜於月經期間進行,否則數值或會偏高,而中心就另一項檢測引述的參考值則有誤。體檢中心稱已作內部調查,同意退款。
消委會認為,商戶若為增加營業額而推銷建基於不準確的檢測結果及解釋,又或誇大問題,手法值得商榷,敦促業界時刻緊記秉持崇高的良好操守及行為標準。
(消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