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熱搜:羅湖無人駕駛載人機機場啟用 全自動化運作 展示日後登機升降過程
【明報專訊】去年大灣區低空經濟發展如火如荼,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eVTOL)多次亮相試飛,不過要進一步推動發展,有飛機自然也需要有機場,究竟無人駕駛航空器的機場是什麼模樣,乘客怎樣登機又怎樣起飛,上月億航智能於深圳市羅湖區的城市空中交通展示(體驗)中心正式啟用,向公眾展示了日後乘客登機及無人航空器升降的全過程。
明報記者 陳子凌
城市空中交通展示(體驗)中心位於深圳市羅湖體育休閒公園,是億航智能首個全自動化的eVTOL停機坪。中心總建築面積約753平方米,其中一樓設計為機庫及候機乘機區域,乘客可在室內登機。乘客上機後,升降平台會將無人駕駛航空器從首層停機坪升上二樓的升降平台起飛,同樣地,返程的無人駕駛航空器會降落在二樓的升降平台,再下降至一樓讓乘客落機。
中心採用全自動化運作,除了降低人工成本,亦可節省用地空間,升降平台亦等同於停機庫,無人駕駛航空器可直接在平台上充電,增加效率。億航智能首席運營官王釗表示,此次採用立體升降設計的城市空中交通展示(體驗)中心,是低空經濟行業基礎設施建設的創新嘗試,也為eVTOL安全、高效飛行營運提供參考。
目標2026建成100個起降點
由於目前仍未有固定的飛行航線,中心現時主要作展示、科普、體驗、研學之用。據羅湖區政府去年公布的《羅湖區低空基礎設施高質量建設方案(2024-2026年)》提出,要體系化構建羅湖區低空起降設施,將起降設施分成大型、中型及小型三級,以支撐文旅觀光、空中交通、無人物流、公共治理、應急救援、醫療救護等全應用情G,目標是到2026年計劃建成100個起降點,其中包括32個載人飛行起降設施,而截至今年1月,全區已建成載人起降點15個。
除了載人航空器,羅湖區亦大力推動載物及無人機公共服務。其中,區內已建成7個物流配送起降點,開通醫療樣本、黃金珠寶、水樣檢測等物流配送航線。在無人機公共服務方面,羅湖區有10個街道已實現政務無人機全覆蓋,可參與轄區執法巡查、邊坡巡檢、風險點巡查及臨時指定巡查等領域。